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论坛佛教教育佛法生活 › 查看主题

6090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1

go

遥远的救赎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15:42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本帖最后由 执智 于 2011-4-24 15:44 编辑

前言

当今世间,现实与网络之中,各类高人争相露面,以期获得众人对自己学术的认知。鄙人虚度27年,学识不足,本无意前来争论,只不过在机缘之下,才促使着创作了这本小说。仅希望书中的个人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正法逐渐明了,重回这个娑婆世界,而有关内容的是非对错,还需有识之士做出评论。

数千年来,人类不断的发展科技,但对宇宙的了解仍然有限。人们总在向外探索真理,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禅宗一句“即心即佛”早已指明,当世人能够看到自己的心时,真理就在眼前。

如今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深厚,鬼迷心窍,被物质生活掩盖了心的力量。

“心”是什么?每当提及此类问题,周围的很多人都会从生理、精神、哲学、宗教等等的古今论证给出答案。他们的答案都是正确的,然而回答问题的人,到底是不是在拾前人的牙慧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心”很简单,就是人们面对五欲六尘时所产生的念头,而人们能不能在当下的起心动念中观察到这些念头,是能不能看到心的重点。(注:五欲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六尘指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念头,也就是我们平常的所思所想,对境产生的想法。在印度的《僧只律》中曾描述:“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在弹指之间,就会有四百个念头的出现,可见一念何其短暂。

人生在世,难免会经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我们这些感受的产生,就缘自当下的每个念头。万物静观皆自得,只有让内心保持在一种虚静的状态,才有可能快速的分辨出这些念头的缘起缘灭,从而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常人总是执著在当下的念头之中,对自己有利就快乐,对自己无利就痛苦,却不去思索这些苦与乐从哪儿来。其实这些感受都是由自己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思维形成,每一个当下的心念造成,接而引起果报。但多数人不怕造因,只在接受痛苦的果报时才开始反思,等好了伤疤就忘了疼,又执迷在当下的苦与乐之中。

“佛怕造因,人怕果报”,所以有智慧的人总是尽量消除自己的不良心念,但普通人却为了追寻自己认为的快乐陷入了因果轮回之中。

每一件事的发生有自己的因果关系,包括这部小说。仅希望看到之人能够有所体悟,而不是执著在其中的文字言论中。

期盼一个觉醒时代的快速到来!



执智

                                                  2011422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11-28 21:11, Processed in 0.014979 second(s), 10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