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论坛佛教教育佛教入门 › 查看主题

5442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

发帖鼓励奖章!

go

入佛明宗答问-----1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9:4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本帖最后由 慧荣 于 2010-7-29 11:48 编辑

问:师尝云有一字戒,如何是一字戒?
  答:戒者,戒于心也,一字戒者,曰阿字。阿为梵文五十字母之首,表一切本不生义。若作助语辞,则阿字读作长音平声阿,是有忽然开朗,顿悟本来如如之象。读作去声为阿,则有追悔自恨,毅然戒绝之意。如读作上声为阿,则遇事先自凛觉,刹那间因果至理,洞然明白,迷途恶道,即此远离。且一切放下,当体空寂证入如幻三昧,心既空寂,恶亦不有,更何戒之可说,故名一字戒。
  若达无生妙谛,则戒定慧三德,又无不具足也,久久习于自然,随时随事随地,皆不失此觉照,此乃至简要切当之法门。圣凡之别,只在觉有先后,觉于因地者为圣,觉于果地者为贤,不觉为众生,此一字戒者,即因地觉之妙用也。

  问:学人往往喜求神通,师云不可求而自然证得,此理尚未明悟,幸再开示?
  答:能神者,为何物乎,所通者,为何事乎,汝于能神尚未明为何物,故处处挂碍,既碍矣,又何通乎,故不可先求神通,当先使理通,对一切人事,处处要圆通,行自己之我见,亦不可固执。克己复礼者,复其本初也,自然而天下归仁,此儒家之言神通也,此名道通,更有神通妖通依通之别,观《乙亥讲演录》自知。

  问:修心简要之诀可得闻否?
  答:行者当知四义:一不怕颠倒,只怕不觉,以觉则一了百了也。二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三不怕不觉,只怕不常,恐忘失也。四不怕不常,只怕取觉,因觉亦幻法,心仍未空,尚非究竟,不名正觉。故初修时,以明根本为主,正修时,以时时提心为要。总之内修以明心见性为目标,认得幻心相貌,宜极透彻此根本智,通八识者也。外修以圆观,一切境界,会入不二,心无惊怖而平等,此后得智,通六七识者也。根本智为证得,此赖修法,后得智为练得,此赖人事,简要之诀不过如此,然而万千变化,在自己心悟,非可传授。

  问:地狱二字作何解?
  答:地为固义,狱为牢义,人能毋固毋我,地狱自空。凡入地狱者,最初条件,是一固执,此为痴之根,以见理不明,不达因果,动则得咎,并不自知其为恶习,久而贪心益炽,贪之不得,嗔心遂起,三业恶因,愈演愈烈,不觉入于地狱,然亦平日所积功深,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人只要不坚固执我,把此心练成活泼泼地,转念快者,转善亦快,出地狱亦快。
  总之世人以地狱为地狱,佛菩萨则以一切不究竟为地狱,盖今日虽不入地狱,将来仍不能免,故不取也。

  问:如何是色空不二义?
  答:此义甚深,非证者不知,今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下更加四句,曰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空不二,即空即色,兹立色空相对义以解之。
  (一)世间一切形形色色,不论为物为境为事为理,乃至心中一切见,都属于色,而世间一切形形色色,不论为物为境为事为理,乃至心中一切见,都属于空。
  (二)色本不有,因缘会合而有,故知为空,空本不立,因色而见空,故空由色而显。
  (三)色本体是空,空必依止于色。
  (四)色不离空,空不离色。
  (五)色即是幻,幻即是色。
  (六)正有色时,即已是空,正说空时,何莫非色。
  (七)色是幻相,如言石,空是幻义,如言硬。
  (八)色可见,为眼见,空不可见,为理见。
  (九)色是色,故幻,空亦是色,故亦幻。
  (十)色固空,空也是空。
  (十一)色是果上色空,空是因上色空。
  (十二)以平等故言不异,以不二故言即是。
  (十三)见色为空,是由果寻因,因空了色,是由因达果。
  (十四)由是而知一切物是幻,一切心与见亦幻。
  (十五)由是而明一切事固幻,一切理与法亦幻。
  (十六)由是而悟所悟者幻,能悟者亦幻。
  (十七)既空于色,当空于空。
  (十八)既空于空,乃有不空,达于空不空义,是入不二法门。
  游戏于色空不二之间,无染无杂,是名自在,心果自在,何苦可依,故心得自在,行般若深行者为菩萨,心本自在,常寂常照而无功用者为佛。此义原为八地菩萨,由妙观证入空不空如来藏,显平等三昧者说,把此意识透,则世间一切事,一切理,一切物,一切境,一切我,一切法,都是不值半文钱,自肯放下,无一顾之价值,于一切善法恶法,自然不惊不怖不畏,甚为希有。

  问:学人往往启未来之忧,恐此生不及成就,将何法以解此惑乎?
  答:此不必怕也,只要专心痛切,三年无不成就,空忧无益也。汝不必问将来如何,只自问我现在是如何,大凡未学前,每犯一懒字,以不肯吃苦也。至于修有所得,又犯一待字,曰姑徐徐云尔,此亦懒之根也。及修至中途,又犯一疑字,此时最易中止,恐上当也。若修有所证,告其所以,或许其有相应处,则更犯一怕字,种种拖宕,随处与自己客气。呜呼,人生如白驹过隙,更待几时耶。

  问:何谓客气?
  答:凡人不免有二客,即二种客气是也,以心失主宰,惑乱滋甚。所谓客气者,一为境夺,随境喜怒悲欢,自忘主宰,入于客位,重则被缚为奴,苦厄生焉,故必赖主见。但主见则又执我,复被情见所覆,不能解脱,自又居于客位,惑苦生焉,是名二客。前者为我爱,后者为法爱,同为之奴,惟粗细之分耳。故以开慧为第一义,以慧空境,更以慧空慧,定力强,识力远,则我执力微,客尘烦恼,自消灭于无形矣。
  人于患难时,所遭者同,损害亦同,然所受则不同也,以一能观空,一惟执有。观空者,虽遭大损,亦淡然处之,不为所动,何也,以眼前损害,已于未损害前,先预计及之,得失之念早淡也。若夫执有之人,眼光既短,得失心重,稍受损害,已不堪其苦,虽平日苦口告之,彼仍冥然罔觉,不到真苦时,不省悟也,然亦只一时之感觉,其贪嗔之心,终未消灭,仍旧客气用事,此未有不忧伤以病死者也。故过去事勿追想,未来事勿思量,现在事勿住著,以过去如梦,未来如云,何可执取,至眼下事,闪刹如电,虽欲住著,不可得也。是以见闻不可断,当寂寂然,荡荡然,无所系缚,用行舍藏而已,主宰在我,此便是佛境。

  问:修道人不宜贪著富贵,此义是究竟否?
  答:非定欲弃富贵也,不贪著耳,富贵是人之因缘法,真修道者,必善处富贵者也。世人贪著富贵,二乘厌恶富贵,菩萨不废富贵,亦求富贵,但方便取得为利他故,佛则无可不可,富贵贫贱,如一而已。故能享大富贵者,惟佛为能。四兄季亮云,处困苦惟有福人处得,今日不能处困苦者,即他年不能享福者耳。

                                                                                             ------------------------------------摘自心密二祖王骧陆居士全集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11-28 20:56, Processed in 0.015409 second(s), 11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