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论坛佛教教育祖师大德 › 查看主题

6802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

发帖鼓励奖章! 发贴精英!

go

佛陀的女儿:南传佛教女大修行人蒂帕嬷的传奇心灵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3:5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蒂帕嬷是当代上座部佛教传统中有大成就的一位女性阿罗汉, 她对于现代内观禅修界, 和西方南传佛教界影响深远。印度现代第一个内观禅修中心的创始人, 尊敬的拉斯特帕拉长老是她的学生, 当今美国的佛教禅修导师杰克.康费尔德,伦.萨尔斯堡, 约瑟夫. 葛斯坦也都是她的弟子。这位女性已亲证每一个禅那境界, 获得内在的自由与宁静。
  
蒂帕嬷原名为那妮.巴拉.巴如阿(Nani Bala Barua), 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东部靠近缅甸的一个村子里。她所在的种姓世世代代为佛教徒, 当地佛教社团可能是现存唯一的, 毫不间断可以上溯到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徒群体。那妮身为长女, 下有五个弟妹, 从小喜欢去寺院作供养, 有旺盛的求知欲, 爱好独自思考。在她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那年, 根据印度习俗, 由父母作主, 被嫁到邻村做了拉加尼.巴如阿(Rajani Barua)的童养妻, 他二十五岁, 在缅甸做工程师。 那妮与婆婆同住两年之后, 来到仰光与拉加尼团圆。丈夫待她极好, 那妮把他视为自己的第一位老师。 尽管那妮多年不孕, 拉加尼并不生气, 甚至反对母亲要他别娶的建议。他还安慰拉妮, 把她天下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尽管那妮多次要求拉加尼允许自己学习禅修, 丈夫总说, 按照传统, 等到年老了, 完成了在家人的职责之后再修, 当时那妮母亲去世, 留下18个月的幼弟, 被那妮收养。小弟成年后, 正值二战结束, 三十五岁的那妮却怀孕生女,三个月后不幸夭折。 四年之后那妮生了女儿蒂帕, 意思为”光”,从此人们称她为蒂帕嬷, 意即”蒂帕之母”。那妮的第三个孩子是个男婴, 死于生产。 那妮因为悲痛, 又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卧床不起。1957年那妮四十六岁时, 沉重的灾难再次降临, 丈夫拉加尼突然心肌梗塞离世。
  
蒂帕嬷说:”我不知道怎么办, 往哪里去, 怎么活。”她问自己:”我死时能带走什么呢?”自己年轻力壮时想修行却受到阻挠, 如今人到中年, 带一个幼女, 疾病缠身, 心力交瘁, 已无路可走。这时她梦见佛陀对他诵了一段经文, 来自她熟悉的法句经(212): “执着于爱而生悲, 执着于爱而生惧, 彻底远离了爱恋, 又有何可悲可惧。”蒂帕嬷醒来, 心里明白无论如何必须开始禅修, 直到解脱。她了解佛教仪轨, 却不懂得怎样坐禅。她以为自己不久将死, 不如死于坐禅, 因此便把丈夫留下的一切, 包括财产, 珠宝,与其它物事交给邻居, 换取他们照料女儿。
  
她的第一次禅修是在仰光卡码尤禅修中心, 处于种种原因事不如愿, 几个月后蒂帕嬷虚弱疲惫地 回家休养。后来她得知一个家族友人, 同时也是佛教导师的出家人慕宁达(Anagarika Munindra)正在附近一个禅修中心。蒂帕嬷请他来家里, 告以自身的困境。后者鼓励蒂帕嬷去塔萨那.耶克萨(Thathana Yeiktha)禅修中心, 慕宁达本人在缅甸当时最著名的比丘马哈希尊者(Venerable Mahasi Sayadaw)的教导下在那里深入禅修。这个建议给了蒂帕嬷新的机会, 得以在一位大师和一位懂得本土语言的家庭朋友帮助下修行。她把女儿交给妹子贺玛照顾, 自己去了塔萨那.耶克萨, 这一次她不再有前番的紧迫与冲动感, 而是深思熟虑, 准备充足。
  
蒂帕嬷在禅修中心进步神速, 几天之内就证到初果, 感受到强光之下万物消融的境界,她的身体, 地面和周遭一切破碎成空。接下来是剧烈的身心之痛, 全身的烧灼感和紧窒感, 好似自己将要在压力下爆裂一般。接下来非常事件发生了, 这个闪光的转变过程静悄悄地, 微妙地进行, 当时她坐着, 与一群人一起禅修, 连自己也不了解这瞬间的奥妙。三十年的希冀求索, 六天的修习, 五十三岁时蒂帕嬷达到了初果, 这是南传佛教承认的四个开悟阶段之一, 每个阶段具有可识别的变化。几乎在同时, 她的血压回归正常, 心悸消失。过去她爬不动禅修中心的楼梯, 如今轻松自如。日日夜夜的惧怕悲哀也随之消失, 代之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信。她又修习了两个月之后回到家里。蒂帕嬷从此开始了一次次的禅修之旅。接下来的一次闭关中她再次获得突破, 转变的经历相似, 然而痛苦更为剧烈。证得二果。那境界之后她的身体与思维状况再次发生变化; 不安感从此消失, 体力有所增长。
  
那些了解蒂帕嬷的人们对她的改变大为惊奇。一夜之间她从病病怏怏, 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变成了健康独立, 容光焕发的新人。家族和朋友受其影响, 特别是她的妹子贺玛和孩子, 还有女儿蒂帕也开始禅修。两位中年妇女带着子女, 在一群身着土黄色僧袍的比丘中坐禅的景象蔚为可观。即使在家里, 修行气氛也极其严肃, 吃饭时保持静默, 不得相互张望。过了一年的修习, 贺玛达到了与蒂帕嬷一般的境界, 而巴如阿宗族里的四个女孩两个男孩达到了至少初果。蒂帕嬷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女儿, 只有禅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
  
1965年, 蒂帕嬷的修习达到了另一个灵性维度。慕宁达准备回印度去, 尊敬的马哈希长老告诉他, 既然他要回到”异人的国度”(the land of siddhis), 他应当对神通有所了解。马哈希长老想把慕宁达训练成异能者, 然而慕宁达忙于教学, 无暇自己修练, 于是决定训练他的学生, 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证明异能者的真实性。蒂帕嬷, 荷玛与她的三个孩子被选中, 因为慕宁达了解误用神通的危险, 选择了品行绝对可靠的弟子, 从《清静道论》出发按部就班地训练。结果蒂帕嬷为技能最纯熟的一个, 她掌握了书中提到的五类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这些能力曾由慕宁达延请马加德大学的学者验证不虚, 她的学生中也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慕宁达离开之后, 人们开始要求蒂帕嬷在中心教授禅修。
  
1967年缅甸政局变动, 蒂帕嬷也为了女儿教育考虑, 全家回到故土, 在加尔各答近郊简陋的住宅区落户, 蒂帕在政府补助下上了大学。孟加拉邦的佛教家庭虽然熟悉礼佛议式, 却很少人了解禅修。本地来了位富有成就的修行老师,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 人们一个接一个来到她的门前, 蒂帕嬷为他们开启了新的宗教视野。她的课程对那些生活繁忙的在家人来说艰苦而有效, 她认为念住可以应用于任何活动之中: 说话, 熨衣, 煮饭, 购买, 照顾孩子。她要求弟子所做的, 自己做得更多: 守五戒, 每晚只睡四小时, 每天禅修数小时。学生们必须每周两次向她报告进展, 并且每年进行自我引导的闭关训练。尽管多数加尔各答人喜欢高谈阔论, 蒂帕嬷却沉默寡言, 学生们得益于她的静默。她所住的公寓楼厕所厨房由几家共用, 过去是个争吵不休的场所, 在蒂帕嬷搬入六个月之后那里安静下来, 人们开始第一次和平相处. 蒂帕嬷的待人方式----安宁, 平静, 柔和, 带着敬意与仁爱, 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在她的周围人们做不到与过去那样易怒好斗。
  
蒂帕嬷家只有一个房间, 是自己, 女儿, 和外孙的卧室兼起居室, 也是她传授禅修的场地, 不仅仅印度人, 西方人也开始出现在门下。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家里有时拥挤不堪, 人们站到了走廊和阳台上, 她从不拒绝任何人。即使是受戒的比丘们也来向她请教。尊敬的拉斯特帕拉长老(Ven. Rastrapala Mahathera)已剃度十八年, 回忆起当时人们对他求师的非议, 责问他既然获得了博士学位, 为什么还要跟一位女众学习禅修, 他解释说:”我不知道怎样做, 但是她知道, 因此我向她求助。我并不把她看成是女众, 我把她当成自己的老师。”他跟随蒂帕嬷作了一次闭关, 六个月之后亲自体会到了过去十八年里只在书中读到的经验。蒂帕嬷给了他传授禅修的许可, 1970年拉斯特帕拉长老建立了印度第一所内观禅修中心, 也就是现在著名的菩提伽耶国际禅修中心。
  
约瑟夫.葛斯坦于1967年遇见慕宁达, 后者向他介绍了这位”特别的人”, 葛斯坦回忆对蒂帕嬷的拜访是一个”神奇而神圣的经历 ”。七十年代早期他向自己的朋友莎伦.萨尔兹堡介绍了蒂帕嬷, 两人都称这位印度女士自己遇见过的”最有爱心的人。” 杰克康菲尔德七十年代后期拜见了蒂帕嬷, 至今记得她给自己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西方人看来蒂帕嬷极为古怪, 外观上一个虚弱的小老太太, 身穿白色纱丽就象”棉花里包着的小虫”, 然而灵性上她却是个巨人, 进入她的存在空间, 就好象走进了神奇力场, 人们注意到感官的变更, 心神交流, 和自发的深度定力。1980年和1984年, 在上述三位美国禅修者邀请之下, 蒂帕嬷来到美国巴瑞内观禅修协会每年一度为期三个月的闭关修习班教授禅修, 获益者至今怀念她。
  
回国之后蒂帕嬷继续在自己的小屋里传授, 直到1989年9月的一个夜晚, 她感觉不适, 邻居念起佛经, 蒂帕嬷面对佛像合掌下拜, 之后不再起身。几天之后有四百多人参加了她的葬礼, 蒂帕嬷终年78岁.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6-25 13:34, Processed in 0.017452 second(s), 14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