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论坛佛教教育佛教入门 › 查看主题

7011

查看

1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

发帖鼓励奖章!

go

入佛明宗答问------1

楼主
发表于 2010-7-26 19:26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本帖最后由 慧荣 于 2010-7-29 11:40 编辑

问:人何故而应当学佛?
  答:为了生死故,应明此一大事因缘故,此是正宗,亦名正法。

  问:人因何而入生死?
  答:人各各有佛性,本来清净寂灭,无有生死,只缘见境而起妄见,执取不舍,随幻心以转辗流浪,遂入生死,且习久不觉,此入彼出,六道往来,无有止息,遂名生死轮,而一念之起灭,即一生死也。

  问:如何能了生死?
  答:了有二义,一为了解,明白了生死之义,本不得者,此属于理。二为终了,在明心见性后,永不入六道者,此属于事。但此二了,仅断分段生死,终未离义,亦未离法,遂未离心,毕竟还在生死中。必待功深力足,法净心空,了了了时,无可再了,则不取生死,不厌生死,此变易生死了,而生死真了矣。

  问:学佛何以能了生死?
  答:生死之义,非佛出世,人世终不得明,终不得了,所以恩深难报,虽粉身碎骨,无以酬也,而佛尚有种种了生死法门,为人方便不可尽述。

  问:何以佛有种种法门?
  答:因众生有种种习性故,如病有多种,方药亦多种也。

  问:方药虽多,究有所宗一否?
  答:曰有,佛以众生之所以入生死者,由一惑字,以不识自己未入生死前之本来面目,故惑。不明一切因地与果地,故惑。能使其不惑,则生死自了,此惟令其明自己之心,见自己之性。所谓方便多门,归宗不二,是第一义,名曰宗一。

  问:舍明心见性外,另有法门否?
  答:只此一门,除明心见性外,诸法皆不是佛之正法。

  问:何故不是佛之正法?
  答:佛是觉义,以不明心地,不见心性相貌者,不名正觉,故不是正法。

  问:在未明心前,修一切法门,如念佛讲经持咒等,岂亦名非正法耶?
  答:曰然,因了生死成佛,是究竟义,到彼岸为宗,此念佛等法,是坐船乘筏法,为归宗之前方便,及到近彼岸,自身两脚跳上岸时,才是真佛法,及已上岸,连佛法亦不有,一切清净无余,斯则名为佛矣。

  问:佛法何以要分宗?
  答:佛本不分宗,是为后来人方便,然反分门户之累。如守戒为律宗,本来戒体戒相具足,利根人原可一悟成佛,但愚人一法不能开悟,势必加行他宗,故律宗者,以律法归于宗也,非仅以律为宗也。禅者,以禅定法归宗也,非仅以禅为宗也。又修禅者,非不修戒律,且戒律亦有初学久修深浅之不同,方法亦宜随变,非废之也。净土宗者,亦以净土法归宗也,归宗后,方可往生,然往生咒,密宗也,斋戒,律宗也,发愿,心宗也,尚必以各宗为辅,始可行坚证实。若专以净土为宗,则鄙小之见,必不肯兼修他宗,而立秽净之劣见。今之不求自己功行,发愿往生,一味谤他宗分门户之辈,已背净义,非佛弟子,断不能往生,故分宗非佛之本旨也。

  问:然则分宗究有碍否?
  答:曰无碍,只要明白宗旨,分宗为便于专一起见,乃一门深入之意,不故立门户则可,而分宗之义,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后,及将到彼岸时,则同一归宗矣,亦不至执取一法矣,譬如大学中学之课本,自异于小学也,非小学为劣而大学为胜也。

  问:各宗归宗之义可略示否?
  答:可以。佛法各宗,有直证过渡二种,兹约述如下:
  (一)过渡者,先使修至万法归一后,更由一归宗者也。
  甲、相宗,破相无余,然后归性者。
  乙、律宗,以戒律摄心于一,然后证入法空见性者。
  丙、天台,先修一心三观成就,然后空观见性者。
  丁、净土,先修至一心不乱,证入阿裨跋致往生后,再修至华开见佛者。
  戊、密宗,此指东藏现行所传诸密法,先由事相仪规,摄心归一,然后再修无相密,直证悉地者。
  (二)直证者,下手即寻一归何处,直指心田者,此必随根而授,非可普传,且有仗佛力与自力二种。
  己、禅宗,此不假文字语言诸法,仗自力一意寻参证入者,以仗自力故,非二三十年不能澈了,且痛师资之日少,加以时代不同,根器日薄,无人敢于问津,不得已求过渡法以自了,转入他门,此最可痛心者也。惟佛法无灭时,以佛性无灭时也,今之入佛者,皆具夙世因缘,利根亦自有人,徒以师资太少,接引乏人,遂都湮没。今于禅宗衰落之际,忽有异军突起,为宗下开一无上方便法门,则无相密心中心法出世因缘也。此法至今不过十年,于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行于世,此十年中,亲证心地见实相者,不可胜数,以无不与禅宗相接,世遂以禅密名之,虽于名法未合,而事实如是耳。
  庚、印心宗,即心中心密,此仗佛力,三密加持,不重有相,唯证心田。以一切修法,为大愚阿阇黎庐山亲证后特定之法,故后人依之而修,必可于二三年内证入,无三十年问津之苦矣。在初,世人只知为密法,而未了直证心田与禅宗会合之理。至十九年后,大师临隐去时开九次般若法会,始以密意示人,当初受法者,七万余人,中途不疑退者,不过百也,而与于九次会者,只四十人耳,故未尝味而谈味者,终难明其奥妙,何可以口舌争耶。

  问:在中国佛教中,以何宗为大?
  答:法无大小也,论人数,一若净土为多,然真往生者极少。只禅宗一门,其潜力最大,中国之所独有,推行于日本台湾等地,印度反无矣。国内修禅定者,向不与世通,而国人根器特异,如老幼男女内道外道,莫不喜欢金刚般若经、心经、坛经与弥陀经也,可见其潜势力之大矣。世人每以弥陀经为净土经,不知其为禅宗之要经也,修净土者,只得其上半部,慕其极乐而已,未能通达实相之妙,如不通宗者,决难得其妙谛,会内同人,自修心中心法,印入心地后,无不喜诵此经,此经亦最难解,非可以文字语言表者,本舍于第四年始讲此经,亦意在融通各宗,勿分门户耳,此各宗之大略也。

  问:入佛明宗,下手之法如何?
  答:此无定法,当随机而决,授法前,先审其人,然后付法,本舍印有《乙亥讲演录》一书,虽觉简陋,然尚不致误人,内分启机、正修、印证三门,亦为入门者方便,而以明宗为第一义也。

  问:心中心法人人可修否?
  答:未可定也,在未修心中心法之前,另有他法可授,用以接引也。

  问:印心精舍何以亦参用禅宗语录诸书?
  答:非用也,借以考证其内证之深浅而已,在未明心地前,亦在不许看之列,不独此也,读经亦在其后,以早读仍无用耳。

  问:修心中心法后,即可了生死耶?
  答:生死之了不了,在自己而不在法,如自己不痛切,任何妙法皆无所用之,以此等人,佛亦无可奈何也。心中心法,未必人人当机,在各人因缘耳。

  问:禅宗何以称为宗下?
  答:禅宗比较他宗,至为简捷了当,以无教相可名,故曰宗下。不知禅定法亦尚未归宗,宗者,究竟寂灭之圆觉实相也,空净无染,更无法之可言。今言禅定,即未离法,即不是本相,故未名宗。是以禅宗者,以禅定法归宗也,非禅即为宗也,及至归宗,并禅亦不有耳。

  问:一切法门,是否先以销除种种习气,抑先以明心为主?
  答:此问至为紧要,世人纷纭莫决,即是此点,当知先明心地,后除习气,是千古不磨之定论,心地不明,如入暗室而不开灯,虽欲整理一切颠倒,实无办法。习气是现行幻心之流转,如摇动之灯,光虽迷闪,究无碍于火也。故人虽颠倒,乃一时之迷醉,其佛性本体无二也。通达不二者,自能釜底抽薪,不从习气上下手,先从觉上着力,一觉即回复本来,否则硬制习气,见功于一时,而非彻底清了,久久外境力强,又被境夺。入暗室而言整理,岂非盲修瞎练也哉。

  问:各宗归宗之法,其义云何?
  答:各宗各法,意在借用,必修至法空,归到心地本来面目,方得名了。如戒律者,人徒知以守戒律为宗,此是方便初学人说法,论其究竟,必以空戒为义。以戒者,戒其心也,心既空矣,则能所两忘,善恶都净,无可戒者,斯名得戒,又名戒具足,他宗亦同此义也。

  问:净宗念佛之义云何?
  答:念佛直接生西,非念佛之义也,以念佛法摄心归一,自净其土,方可入弥陀愿海,而与诸上善人相合,以众生生者,皆必阿裨拔致也,此名不动地,非明心者,不能如是。故念佛者,改念贪念嗔念痴之习,而习于念佛念法念僧也,常念于佛者,时时不忘觉性,不离本来也,此名真念佛。古人念佛,不似今人之口唱,古人时刻不放松,时刻念佛,二六时中,不杂用心者,即处处不忘本来,非故作如是,亦熟极功深,打成一片,流露于不觉耳。又古人念佛,只在当下一句,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非若今人之求于死时,以顶暖即为上生,是重于临时,而不求于平日,欺人自欺,可胜叹哉。

  问:带业往生之义云何?
  答:带业者,其习气未净也,彼以愿力足,行持坚,心已摄一,故可往生,至于三业尚未清净无余,不能成佛,况菩萨亦尚有习气耶。

  问:密宗即生成佛之义云何?
  答:此言明心后,显法身见实相,为成佛也,非习气亦净也,惟证法身后,除习气方有办法,方入正修,非于此生,并习气亦净尽也。

  问:尝见许多用功人,多年苦行卓绝,然终不易得究竟,到终了仍无把鼻者,是何原因?
  答:此有数因,其咎半亦在师,师无方便力,识其根器,一也。不予以合机之法,二也。自己未先彻悟,不得不袭老法以示人,不知变通,三也。未能预杜学者病根,四也。为学人解义未清,入于盲修,五也。故立门户,六也。强分胜劣而求名闻,七也。
  至学人之自误者,一曰求佛不求己,二曰考师不考己,三曰多依赖性而贪省事,四曰心不痛切而少恒,五曰性急多疑,六曰不肯于人事上练心,七曰器量太小而福薄,八曰贡高我慢,不虚心而疾入,九曰善恶之见太深,十曰不明本来。此皆误人而自误者也。

  问:何谓解义未清?
  答:如初为人说法,必为彻解法义,方不致中迷疑误,如定字空字佛字无字等,皆不可依表面字义而简释者也。定者,非如木石不动之定,虽于动中,心不被境夺而惑乱,此为定也。空者,非有无之谓,乃一切正有时,其体无自性,本来空寂,不住不执取之为空也。佛者,非单指佛言,凡觉,凡寂,以及本来实相,皆名为佛也。无者,非有无之无,乃毋执取之谓也。诸如此类,非反复阐明,学人必至误解,引人盲修,可不惧哉。

  问:修持之法,究有次第否?
  答:本无次第,但亦可假定如后:一曰先明根本,以明心见性为主,二曰除习气,三曰除余习。初步功夫,非仗法不可,然自力为主要。二步功夫,全在人事上练心,第三步,在意境松活念念不忘,而勿执取于法,恐反不活泼也。又初见道,次为修道,次为明道,次为证道,次为运道,运用之也,次为空道,即空法也,再次为忘道,此空空也,如是刻刻不离于道而无道见,斯得大自在矣。

  问:究如何而合学佛之本旨?
  答:在不惑二字,众生无不由惑造业,因业受苦,苦复为惑,今以慧破惑而解空,因空而得定,定则慧生,以此三轮,破彼三轮也。

  问:学佛之大机大用究安在?
  答:在定慧体三力。定力强,心自不能惑,不淫不屈不移是也,慧力足,则识见远大,因果明了,自然不入恶也,由此二者,自然身体力强,方足以任大事。凡一国家之兴替,赖乎民族精神,此真正民力,用之于世,方为国利民福,得佛法之大机大用矣。故佛法非消极自了,正是积极用世,杀生成仁者,非具大布施之精神不能。故佛法必以明心为第一义,惜世人了解者少,仅以死后往生西方,自了消极目之,其咎在人,非法之误,岂不冤哉。

                                                                                          ------------------------------------摘自心密二祖王骧陆居士全集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0-7-28 14:13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随喜师兄发贴功德。请师兄在文中标明文章作者。请阅读《[佛法入门]发贴须知》:http://www.yuantongct.com/forum. ... &extra=page%3D1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11-25 06:52, Processed in 0.024550 second(s), 14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