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论坛禅宗禅法禅宗公案 › 查看主题

4816

查看

0

回复
返回列表

Rank: 7Rank: 7Rank: 7

发帖鼓励奖章!

go

眉批何义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22:48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公案原文〗
  真净和尚游方时,与二僧偕行到谷隐。薛大头问云:“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如何是一智?”二僧无语。净立下肩,应声便喝。薛竖拳作相扑势。净云:“不劳再勘。”薛拽拄杖趁出。(薛,见石门慈照禅师。)
〖老人眉批〗
  回首看!
〖锯解秤砣〗
  这个公案文字易懂,不再一一复述,先说后面括号里的那一句吧:
  “薛,见石门慈照禅师”——这里所说的薛大头,就是现在的(古时“现”“见”二字通用)石门慈照禅师。石门慈照也就是谷隐蕴聪,灯录里称他为“襄州谷隐山蕴聪慈照禅师”。古人有名有号,蕴聪是名,慈照是号。石门、谷隐都是地名。可能他俗姓薛,脑袋也较常人大些,故《宗门武库》的作者大慧宗杲禅师称他为“薛大头”。能这样昵称,可见二人很熟悉、很亲密了。
  “净立下肩”就是真净和尚在下首站着。有人说,老人的眉批“回首看!”是“往下首看”。看下首的真净和尚,他就是“一智”。这样说也有道理,但却未必一定是这个意思。
  公案里说:“薛竖拳作相扑势。净云:‘不劳再勘。’薛拽拄杖趁出。”如果真净禅师把“不劳再勘”换成“回首看”,便与他那“相扑势”函盖相投。若如此,薛大头即使想趁出(赶走)他们,恐怕也拽不得拄杖了。老人眉批“回首看”是替真净禅师答了一句啊!


一二、细抹将来
〖公案原文〗
  云顶山敷禅师,成都府帅请就衙内升座。时有乐营将出,礼拜起,回顾街前下马台云:“一口吸尽西江水即不问,且请和尚吞却街前下马台。”师展两手唱云:“细抹将来。”乐营将于此有省。
〖老人眉批〗
  是则是,祗是廉纤生!
〖锯解秤砣〗
  云顶德敷禅师是曹洞宗护国知远禅师的法嗣。有一天,成都府的领兵大元帅请德敷禅师到军衙里升座说法,军乐营的将领出来向禅师礼拜。礼拜完了便指着下马石台问禅师:“禅宗说‘一口吸尽西江水’,我不问这么大的。即此小小的下马台,和尚您能一口吞下去么?”德敷禅师展开两手,象奏军乐那样唱着说:“细抹将来。”这位将领竟然于言下醒悟了。
  有人曾将“细抹将来”解为“细磨。将来!”将就是拿。你把它磨成细末,给我拿过来!这样解很有道理。可这话显然很粗重,并不“廉纤(单薄)”啊。为什么老人批注“是则是,祗是廉纤生!”呢?
  须知禅师是唱着说的,“细抹”是指细细(认真)地奏乐。“你先把你认真奏出的军乐拿过来,然后我再吞下马石。”军乐只是声音,没有大、小、水、石之相,这可怎么拿呀!这位将领竟于此语下契入无相,也是个根性大利者啊!
  哈哈!把军乐的声音拿过来,的确是“廉纤”。

一三、一诟而卒〖公案原文〗
  自庆藏主者,蜀人,丛林知名,遍参真如、晦堂、普觉诸大老,游庐阜,入都城,见法云圆通禅师。与秀大师偕行到法云,秀得参堂,以庆藏主之名达圆通。通曰:“且令别处挂搭,俟此间单位空,即令参堂。”庆在智海,偶卧病,秀欲诣问所苦,而山门无假,乃潜出智海见庆。庆以书白圆通,道秀越规矩出入。圆通得书知之,夜参大骂:“此真小人!彼以道义,故拚出院来讯汝疾。返以此告讦,岂端人正士所为!”庆闻之,遂掩息。丛林尽谓:庆遭圆通一诟而卒。〖老人眉批〗
  庆藏主如此为人,亦称得禅客否?!悲夫!〖锯解秤砣〗
  藏主,就是寺院里管理大藏经的知事僧。过去不比现在,能读到经书不那么容易。自庆藏主有阅经的方便,再加上自己聪明伶俐,“丛林知名”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不仅通经,还要参禅,已“遍参真如、晦堂、普觉诸大老”,这一次他要去向法云圆通禅师参学,他参访的尽是名家。在路上遇见秀大师,于是二人结伴同行。谁知到了那里,只剩一个单位(床位)了。寺院里允许秀大师住下参禅,没庆藏主的位置了。秀大师以庆藏主之名求圆通禅师,请禅师允许庆藏主也能住下参禅。禅师说:“先到别处挂单吧,等这里空出单位时,再来这里参禅。”庆藏主只好到附近智海禅师的寺院里挂单。
  庆藏主病了。秀大师听到这个消息,想去看望他,但总是请不下来假,就偷偷跑出去,到智海禅师那里去看庆藏主。事后,庆藏主给圆通禅师写了一封书信,检举揭发秀大师破坏规矩,偷偷地跑来跑去。圆通禅师接到这封信,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委,在夜参时大骂庆藏主:“此真小人!彼以道义,故拚出院来讯汝疾。返以此告讦,岂端人正士所为!”庆藏主听到圆通禅师骂他的消息后,万分羞愧,很快就死掉了。此事传遍了丛林,大家都这样说:庆藏主是被圆通禅师骂死的。
  老人眉批:“庆藏主如此为人,亦称得禅客否?!悲夫!”是啊,象庆藏主这种人,总盘算些损人利己的鬼主意,纵能读得三藏十二部经,要想破参,不亦难乎!这种人自视甚高,内心龌龊,毫无道义,不择手段,踩人为己梯,终不会有好下场的。


一四、高其风义〖公案原文〗
  抚州明水逊禅师,在法云侍者寮时,道林琳禅师挂搭。方丈特为新到茶,逊躬至寮请之,适琳不在。有同行与琳联案,曰:“汝去,俟渠来,我为汝请。”逊去,僧偶忘之。斋后,鸣鼓会茶,琳不到。圆通问曰:“新到在否?”趣请之,琳到。圆通令退坐榻,立众前,责曰:“山门特为茶,以表丛林礼数。因何怠慢,不时至?”琳曰:“适闻鼓声,忽内逼,趋赴不前。”圆通呵曰:“我鼓又不是巴豆,击着,你便屎出!”逊前白云:“是某忘记请之,某当出院。”时同行出众曰:“不干侍者与新到事,是某不合承受为渠请,偶忘记,某当代二人出院。”圆通高其风义,并宥之。〖老人眉批〗
  禅客风义盍当如是乎
 这则公案也是法云圆通禅师那里的故事。如果说上一则公案是罚恶,那么,这则公案就是赏善。
  道林琳禅师来挂单,法云圆通禅师特请新来的人喝茶。侍者明水逊禅师亲自到琳禅师所住的寮房里,去通知他届时应请喝茶,刚好琳禅师不在寮房。和琳禅师一块来的一位禅僧(同行),也住这间寮房(联案)。他见逊侍者在等琳禅师,就对逊侍者说:“您不用等了,回去吧。待他来时,我告诉他,说您来过,请他喝茶。”逊侍者走后,同行僧把这事忘了。
  吃过饭以后,鼓声响起,这是召唤被邀请者喝茶。琳禅师不知道应请者有他,当然没法前去。圆通和尚见他没来,就问:“新到的人来齐了吗?”大家一看,琳禅师没到,就赶快把他喊过来。圆通和尚叫他离开座位,站在大众面前,当众批评他:“山门特为你们设茶,以表丛林礼数。你因何怠慢,不按时来呀?”琳禅师说:“刚才听到鼓声,却突然内急,所以没有及时赶来。”圆通和尚呵斥他:“我的鼓又不是巴豆,敲鼓能把你的屎敲出来吗!”逊侍者见老和尚发怒了,很可能赶琳禅师走,就出来打圆场:“是我忘记请他了,要罚应该罚我,把我赶出山门吧。”同行僧这才想起,是他忘了传话,便站出来说明原委:“这不怪侍者和新到。是我不该忘掉我答应过的事,别赶他们俩,要赶就把我赶出山门吧。”圆通和尚赞赏他们的风格和义气,就原谅了他们三个。
  老人眉批:“禅客风义盍当如是乎?”后面跟着个问号,赞耶?贬耶?其实,未必是赞语,也未必是贬语,而是警醒语。试想:琳禅师赶来时,如果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为了掩护逊侍者和同行僧,宁被赶走,也要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故托言内急,这样的风义确实是高。若这样,老人的眉批就是赞语。如果琳禅师在赶来时不知原委,应该是一头雾水,那就应申明不知道这件事,托言内急毫无道理,风义在何处啊?若这样,老人的眉批就是贬语。老人是在警醒我们:应在细处着眼,不能太粗生!                               ---------摘自印心宗网站

欢迎来到圆通禅堂--www.yuantongct.com--依持正见,倡导实修!

TOP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6-17 08:48, Processed in 0.029661 second(s), 14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