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骨相术 嘉庆三年五月,我随从护驾去滦阳。将出发前,赵鹿泉前辈说:有一位盲人郝生,寓居在彭芸楣参知政事的家里,以揣骨相术交游于士大夫之间,推算大多出奇的灵验、惟有揣摸胡长龄祭酒时,只知道他官至四品,却不知道他出身于状元。在江湖术士中,郝生的技艺可说是相当精湛了。郝生自称是河间人。我询问同乡里人,却无人知道他,大概是他长期出游在外的缘故吧?郝生又自称他的师傅是一位僧人,技艺更加高超,只要与别人交谈一两句话,就能知道那人的官禄。他长期住在深山中,决意不出山。这种事太玄乎,我不敢相信。按给人看相的技艺,见于《左传》,有关著作《汉书·艺文志》也有著录;惟有太素脉、揣骨两家,上古时期未听说有过。太素脉到北宋才出现,它的授受渊源都支离附会,依托的痕迹非常明显。对此,我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已详加论述。揣骨相术,也不知起于何时。考《太平广记》卷一百三十六引《三国·典略》称:北齐神武帝高欢与刘贵、贾智等人射猎,遇到一位盲人老太。那位盲人老太摸遍每个人,说他们将来都会富贵;等到摸过高欢之后,说他们的富贵都由高欢而来。似乎揣骨相术,南北朝时已出现。又《定命录》称:唐天宝十四载,东阳县盲人马生,捏赵自勤的头骨,就知道他的官禄。《刘公嘉话录》称:唐贞元末年,有一位相骨山人,双目失明。有人来求他相命,他用手去摸一遍,必定能知道那人的贵贱。《剧谈录》称:唐开成年间,有一位叫龙复本的人,没有眼睛,擅长听辨声音和揣摸骨相。可见,揣骨相术到唐代已开始盛行了。流传久远,必定有所授受。因而,一知半解,往往能够言中,比起太素脉来也稍微有所依据罢了。 二郎神庙 诚谋英勇公阿公(文成公的儿子,世袭封号)说:北京灯市口东边有一座二郎神庙。这座庙坐东朝西,但早晨太阳一出来,便有金光射进屋里,好像是阳光回照。与庙相邻的房子就没有这种金光,不知什么原因。有人说:“这座庙址与中和殿东西对称,中和殿上有火珠(宫殿金顶,古代称为“火珠”。唐代崔曙有一首《明堂火珠诗》,指的就是这个)将阳光反射到庙里。”也许是这样吧? 有身无头人 有一次,阿公偶然问我们刑天舞干戚的事情,我就举出《山海经》中的记载来回答他。阿公听后说:“你不要认为古代的记载是荒唐的,这是确有其事的。以前科尔沁台吉达尔玛达都到深山里去打猎,碰到一只中箭的鹿在逃命,就趁机挽弓射死了那头鹿。他正想把鹿抬走,忽然有一骑飞驰而来。马上的人有身子没有头,更怪的是眼睛长在两个乳头处,嘴长在肚脐眼处,说话时声音就吱吱地从脐眼里发出来。虽然听不懂他的话,但看他的手势,好像说鹿是他射的,不应该夺走他的,随从们都吓得不知所措,台吉一向胆大,就同样比划着说你射了没死,是我补了一箭,它才死,我俩应该对半分。那人竟明白了他的意思,好像同意了,竟带着半只鹿走了。不知那人是什么部族,住在什么对方。看他的模样,难道不是刑天的后裔吗?天地广大无比,无所不有,而儒生们则太局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了。”按《史记》中说:《山海经》、《禹本纪》中的所有怪物,我都是不太相信的。因为这些书出现在汉代之前。《列子》中说:大禹四处奔走时看到过这些怪物,伯益知道这些怪物并给它们起了名字,夷坚听说后便把它们记了下来。这种说法肯定是有依据的。只是后人难免会有所增补,并加以删改,所以往往有很多的错误;其中还夹杂着秦汉时代的地名,如果能够把这些错误加以甄别来读就很好了。如果坚持认为《山海经》是依据《楚辞·天问》写出来的,就不应当引用《山海经》来注释《天问》,那就有点太过份了。 鬼之形状 中丞胡太初和山人罗两峰,都能看见鬼。学士恒兰台能看见,但不能常见。嘉庆三年五月,我去避暑山庄值夜的地方,偶然谈及鬼。兰台说鬼的形状还像人,只是眼睛直视,穿的衣服则似一片片都挂在身上,然后束在身上下垂着,和人不大一样。鬼的体质像烟雾,看起来依稀像人影。从侧面看能看见全部,从正面看则像半身隐在墙里,半身凸出来。鬼的颜色有黑的有灰白的,距离人常在一二丈以外,不敢靠近人。偶然躲避不及,则或者瑟缩地躲在墙角,或者藏进坎井里,人走过去之后才慢慢地出来。在灯昏月黑、黄昏天阴之时,常常能见到鬼,这没什么奇怪的。他说的和胡、罗两人说的差不多,只是谈鬼的形状更详细些。可知阴间阳间的情况,不过如此。鬼有黑色的有灰白色的,那是因为鬼本来是活人剩余的气息,时间长了便渐渐消散,以至于完全消失。所以《左传》中说新鬼大,旧鬼小。这也许是由于气有厚有薄,它的颜色也有浓有淡之故吧? 晴天见龙 恒兰台又说:他曾经在一个晴朗的白天朝天空仰望,看见一条龙从西边往东边飞来,龙的头角与画图描绘的大致相同,惟有四脚张开,飞行时就像一只船上的四根桨在划动。它的尾巴扁平宽阔,到末梢逐渐变细,既像蛇尾又像鱼尾。它的腹部洁白如练。阴雨天出现龙,也不过是显露首尾鳞爪而已,从未听说过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无风无雨,无电无雷,能如此清晰地看见龙的。记录这段话,也足以增广见闻。 冥使拘人 赵鹿泉前辈说: 心邪招妖 我的门人,刑部郎中伊秉绶说:有位读书人进京应试,住进了西河沿的一家旅馆。他住的那个房间墙壁上挂着一轴仕女图,只见她风姿潇洒,姿色艳丽,栩栩如生。每当独坐时,这位书生都会凝视画面,陷入沉思,客人来了他都不觉得。一天晚上,那位画中女子翩然而下,宛如一位绝代佳人。书生虽然明知她是鬼魅,因想念已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便与她谈笑亲热起来。科考已毕,书生名落孙山,他便买下了那幅画,带着它南下回乡了。回到家中,他把那幅画挂到了书房里。然而,尽管他象赵颜呼唤真真一样,每日呼唤那位画中女子,却始终不见动静。直到三、四个月后,那位画中女子才又翩然而下。书生不停地与她谈往事,叙旧情,她却不怎么答话。书生来不及追问原因,只顾与她诉说久别重逢的悲喜之情,又重新与她亲热起来。从此,二人亲狎无度,书生渐渐身染重病。书生的父亲连忙请来茅山道士劾治妖魅,道士反复观察了壁上的画幅,说:“画中女子并无妖气,作祟的不是她。”于是,道士登坛作法。第二天,人们发现有一只狐狸死在了坛下。因为书生先存有邪念,以邪召邪,致使狐魅乘隙而入。他在京城见的那个女子,恐怕是另外一只狐狸幻化的。 是非难断 判断天下事的是非,大都依据礼义和法律而已。但也有不符合礼义、违反法律,却坚定不移独行其志的人。亲戚家中有一个名叫柳青的婢女,她七八岁时,主人把她许配给小奴仆益寿为妻。等到十六七岁,即将成亲时,益寿忽然因赌博负债外逃,长期杳无音信。主人要将她许配给别的奴仆,她誓死不肯。柳青颇有几分姿色,主人趁机挑逗她,答应让她做侧室。她也誓死不肯。主人就让一个老太婆劝说她:“你既然不肯有负与益寿的婚约,姑且暂时顺从主人,主人会多方设法寻找益寿,仍然和你配合。如果你不顺从主人,他就将你卖到偏远地区去,你将永无见益寿之日了。”柳青私下里哭泣了几天,居然同意与主人同居,只是时常催促主人寻找益寿。过了三四年,益寿自己跑回主人家。主人如约为他们举办婚礼。结婚之后,柳青干活像以前一样,但不再同主人交谈一句话。主人稍微亲近她,她就避开去。主人鞭打她,并贿赂益寿,多方逼胁她,她始终不肯顺从。无可奈何,主人只得好好打发他们出去。她临行之前,将一只小箱子放到主妇面前,叩拜而去。主妇打开箱子,里面都是主人几年来私下给她的东西,一件也没缺少。后来,益寿做小买卖,她做裁缝,日子过得很艰难,但她没有一点后悔之意。乙酉年,我住在家里,益寿还拿着几件铜磁器来卖,头发已经花白。问他妻子的事,他说已死去多时了。奇怪啊,像柳青这样的奴婢,不贞不淫,亦贞亦淫,居然不能给她定位。把这些记录下来,留待君子们来论定。 妖狐报复 吴茂邻是姚安公的门客,看见两个孩子互相骂,便讲了一个故事:交河有一个人,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因泥滑失足,把这人差点儿挤倒了。这人本来就横暴,于是辱骂及老人的娘。老人发怒,要和这人打架,忽又低头沉思,拱手赔不是,并问这人的姓名住址。走到叉路,老人告别走了。这人到了家,他的母亲大白天关了房门,叫也叫不应,而里面的喘息声极怪。他怀疑出了什么事,便把窗纸捅了个眼往里看。只见他母亲全身一丝不挂,昏昏然像醉了酒,有一个人正在奸污她。仔细一看,就是路上遇到的那个老人。这人愤怒叫嚷,要进去抓人,但门窗都很坚固,打不破。他急忙拿来一支鸟枪,从窗外射击,老人叫了一声倒下了,原来是一只老狐狸。邻居们围观,都又惊又笑。这人骂狐狸的娘,只是一句空话,竟招致狐狸用事实来报复,这可使善于骂人的人引以为戒。这条狐狸只图一时泄愤,反而丧命,也足以引起为一点小事就要予以报复的人警醒。 小溪巨蚌 诚谋英勇公说:畅春苑前有条小溪,那些值夜班的内侍,每到阴天没有月亮的时候,就能看见空中挂着一颗明亮的星,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于是想方设法探究原因,这才发现是小溪中射出的光聚集在空中一个点上造成的。大家知道这是宝气,就想办法到溪中去取宝。后来在小溪中捞出一个蚌,直径有四、五寸,剖开它有两颗珠在里面,合而为一,一大一小,有枣子那么大,形状同葫芦一样。大家都不敢私自据为己有,便献给了皇上。皇上至今还把它装饰在皇冠顶上。这是乾隆初年的事情。一般来说,小溪不能生出大蚌来,蚌珠也没听说有能够合成一对儿的。这大概是因为上天诞生了圣人,才借大地来呈献祥瑞。皇上(乾隆皇帝)后来年近九十,且身体健康,难道这是偶然的吗? 莲花秋放 莲花一般在夏季开花,只有避暑山庄的莲花直到秋季才开放,比长城以里晚一个多月。然而,虽然这里的莲花开得晚,可谢得也晚,直到九月上旬,池水中仍然是绿叶复盖着鲜红的花朵,艳艳地,毫无凋零之意。宫苑里常把莲花与菊花同瓶对插,在圣上的诗作中,也常常见到吟咏莲花的诗句。大约塞外地寒,春天来得迟,所以夏季的花儿开得晚,这可以理解。但是这里秋季早寒,花儿却并不早谢,就令人莫名其妙了。今年,我恭读圣上诗作的注释,才知道苑中的池水汇集了武列河的三个源头之水,又注入了温泉之水,至使暖气内涵,所以这里的莲花才如此耐寒呀。 奇巧鸟铳 |
GMT+8, 2025-4-4 19:17, Processed in 0.015438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