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 › 师父指导 › 查看内容

2025-3-25开悟了为什么还要往生

2025-3-27 23:58|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24| 评论数: 0

摘要: 2025-3-25开悟了为什么还要往生 徒弟: 如果明理后事上修,放下对此生的人、事、情等等的执着,当下不就回归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回归法界了吗,为什么还执着一个净土要去呢? 智空禅师: 就以上留言, ...

2025-3-25开悟了为什么还要往生



徒弟:

如果明理后事上修,放下对此生的人、事、情等等的执着,当下不就回归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回归法界了吗,为什么还执着一个净土要去呢?



智空禅师:

就以上留言,一点一点的分析一下。

第一,“如果”

这里留言者没有说自己已经达到这种水平,说“如果”,比如,类似的说法有:“如果我成佛了,那就不用往生净土了”,这样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假如觉得自己是这个可以做到“如果”的人,那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凡夫地一下就可以成就圆满的佛果,那是不可能的。

第二,“明理

通过看后面的文字,看来她的“理”还是不“明”,如果明理的话,就不会说这种如同没有说一样的“如果”的话了,因为,她的认为“放下世情就可以永久处于法界光明”的表述都是不存在的事情。

所以,如果是真的明理,那一定是明白真实而圆满的真理,而不是像这位留言者一样的似是而非、混淆理事的理念。

第三,“如果明理后事上修

先明理,后在事上修,这是对的。一般人都是理事不和谐,嘴上说的好,事上做时就忘记佛法的道理了。如果这个人在明理后于事上可以落实所明的理,那要祝福她,赞叹她的行为。

第四,“放下对此生的人、事、情等等的执着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分析一下、

从道理上分析:在这一生,即使一些人能像阿罗汉一样消除自己的粗分烦恼,但是微细惑还是不可能除干净的,这就是“惑”的问题;你无始劫以来造的业力,除非你是佛陀或阿罗汉一样的最后一生,否则,你还是要在很多生中偿还你的业债,这就是“业”的问题;还有,这个身体是“苦”的积聚,在死亡以前你无法消除“苦受”,这就是“苦”的问题。

惑业苦”的存在,都说明你此时或以后,无法做到始终可以“回归法界光明”而不变异,你还是需要一生一生的继续修行,以最后达到始终“回归法界(光明)”的水平。

从实践中分析:现在,有几个人做到 放下对此生的人、事、情等等的执着”?失恋了,让你不要痛苦,你做得到吗?利益受损了,让你平常心或因果心对待,你做得到吗?实际上,就算师父批评两句,还要在那里反复嘀咕半天,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既然做不到这些,后面的“不用往生净土”的结论,也就无意义了。

第五,“当下不就回归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回归法界了吗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探讨;

首先,说放下不见得实践到:放下这些“人、事、情”,你只是觉得放下一些,心里明白还不行的,道理上理解了,还需要有一连串真实的证悟的变化,才能最后达到证悟的水平,这不是说一句话,想一下就以为是“证悟”的事情。

这个实践过程,第一步,你的修行一定要确定自己的见地正确;第二步,持续“放下”,要先证悟“人我空”;第三步,持续“放下”,要证悟“人我法我皆空”,这才是禅宗真正的证悟,是“回归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这些都是有一个一个真实的证悟过程,而不是说一句“回归法界”就真回归了,或者是自己就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了。

其次,实践到也无法持续:即使可以“回归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回归法界(光明)”,可是,事实上,你不能一直持续待在开悟的“法界光明”觉受中的,开悟那是一刹那进入“法界光明”的事情,你是无法一直处在那个现量中的,为了继续能一直待在“法界光明”中,一般开悟的菩萨,还需要两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行历练才可以。那你这里只是说一句“回归法界”的话,就能代替或超越两大阿僧祇劫时间的修行实践吗?

试问,凡夫有谁能当下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而始终处于法界光明中?

答案是没有!因为,释迦牟尼佛,作为等觉菩萨,“睹明星”而开悟后,也是继续观修去除粗细烦恼而最后证入圆满佛果的,这里也是有个先后次序的。

依据经典,释迦牟尼佛,曾经由于精进,只是快了几劫的修行时间,超越弥勒佛而早成就佛果;观音菩萨,一闻大悲咒从初地可以超越到八地;以上这两个例子,都是开悟的真菩萨的行为。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凡夫能超越佛果前的所有菩萨果位而成就圆满佛果的,就算是佛也不能从凡夫地一生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

第六,“为什么还执着一个净土要去呢

以上的分析已经说明,除佛以外,没人能始终处于“法界光明”中。既然如此,往生净土对凡夫来说,一定是最优选择。

为什么要往生净土。因为,净土,是相似于“究竟法界光明”的一种存在方式。

比如,于“法界光明”中,佛的果地报身是极度喜乐的,永恒的,自在的,无苦的,依报殊胜庄严的,等等。而极乐世界,寿命虽然不永恒,但也是非常久远,其他各方面也有与佛果依正庄严相类似之处。换句话说,极乐世界,和诸佛成佛后的觉受,是相似的。

所以,连文殊普贤诸大菩萨都努力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的广大发心以及所成就佛国的巧妙与殊胜,而我们一个凡夫,为什么要由于“自以为是”而失去往生的利益呢?

所以,我们还是要老实修行,圆满福慧资粮,次第证悟,成就初地以上各种果位。当然,如果此生结束能往生净土,那就一定不要错过这种机会。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5-4-4 03:02, Processed in 0.009275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