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 › 师父指导 › 查看内容

2025-5-13从生命的泥淖中拔出

2025-5-17 22:18|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175| 评论数: 0

摘要: 徒弟: 师父,关于最近的汇报: 自从学习师父教授“放下”的方法之后,每次我十分烦恼的时候都会用这个方法,有时会观想如果这一刻要离开,往生,自己该如何如何,一点点放下执念, 刚开始很有用,但是管用的时间不长 ...



徒弟:
师父,关于最近的汇报:
自从学习师父教授“放下”的方法
之后,每次我十分烦恼的时候都会用这个方法,有时会观想如果这一刻要离开,往生,自己该如何如何,一点点放下执念, 刚开始很有用,但是管用的时间不长
最近,随着观察自己的时间越长,烦恼和念头反而叫嚣的越厉害了。师父,这是不是定力太弱,需要在止上多修一些?
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我执很重很重,可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认识和方法减轻我执,强行批判自己会很烦躁很痛苦,恳请师父传授方法!
师父,我想闭关,多修一下止,我感觉自己没什么定力,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师父,没有条件闭关怎么办,我现在自己在家怎么做可以更好呢?
最近在酒店开的佛学班学习了一节《广论》,发现师父的次第教法和广论相互对应,师父讲的空性部分应该就是《广论》的上士道。只是岛上讲的《广论》太基础了,这个班学了四年才学习了整本书的前13页,“道前基础”都没学完,要学到佛法的空性精髓还要花太多年。了解到岛上的这个佛学团体的每一个人都是以学习研讨《广论》为主修课,少有人听闻往生净土,空性和禅修。他们大概是要发生生世世修学《广论》的愿了。一起谈论到佛法时有居士讲修行人,一种是求速解脱,一种是长久入世间修行。他们更赞叹第二种,我发觉我可能是第一种,还被他们误以为是小乘教法,师父我这样会不会过于贪功冒进了。
文字可能太多,望师父容谅。

智空禅师:

1、观想久了,慢慢发现力量不足了,无法转变自己的念头,这说明你的定慧不足。定,就是一种可以深入的改变心理的能力;慧,就是对道理深刻的体会和认知。你这两方面都不足,所以,无法给自己大的帮助,来扭转情绪。

2、修行在初始阶段,都需要一个有利于自己增长定慧的环境。为什么?就是由于自己的基础不够,会一直受环境影响而偏离修行的主题,所以,修行人要出家,出家具有修行环境好,积累功德快,等等诸多有利于成就的因素;另外,出家后,因缘成熟就要闭关,闭关可以集中性突击修行使自己的定慧有大的增长,以便面对境界时可以有能力不被境转。

3、你现在闭关的条件可能还不具足,另外你的心还没有彻底转到修行人的心理上,即使闭关,效果也不一定好。那些闭关成就者,都是在心里把世俗界放下的人,你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了。

4、修行是一件彻底解决无始劫业力、扭转自己整个生命方向的大事,你若不想投入整个生命的力量而只是以业余的方式解决它,那是不可能的,多少出家人终其一生专业来修行还不一定在这一生能开悟,需要好多生的努力才可以。你想想,释迦牟尼佛,专门独修六年才开悟,而你呢?

5、况且,即使开悟,也是要面对自己的烦恼的,不是开悟后就没有烦恼了。解决烦恼的唯一正确方法是:你看这些事对你的生命不重要,自然就会放下。所以,真正把人间所有事情放下的人才会不烦恼。但是,如果有这样心理素质的人,那他也早想出家去了,谁还愿意为一堆无意义的人间世俗琐事一直浪费心力?

6、很多人以为那些出家人都是失败者,其实,他们恰恰是一群目光远大的人,你是不是像他们一样是目光远大的人,需要你自己来给自己下结论。

7、至于对那群广论班的人,你的认识是对的,他们说的上士道,只是我讲的次第里的“菩提心次第”,还没有到“佛心次第”,他们的次第理念只是有“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三个次第,缺少我讲的“佛心次第”。

8、往生净土是对的,普贤文殊等大菩萨都祈愿往生,一般人为什么不往生?没本事游泳,还想救人,那会是什么结果?肯定会在三恶道受长久的苦而已。

9、你还是要深刻了解佛法,生起真实的出离心,这很重要。心从世俗境界中拔出来以后,你就会看什么都不会烦恼了——谁还会为与自己无关的事瞎操心?对不对?另外,经常练习安住在本觉上——就是一切事物的无相的本质上。

10、修行就是不停的反复,直到使自己的心随自己的意可以自由无着而稳定地停留在任何境上,或停留在任何思想上。你不停的练习,反复的“拉回来”是对的。

多持咒!继续!
徒弟:
感恩师父的开示,我确实很多东西放不下,从来不敢轻慢出家人,我牵绊太多,瞻前顾后,所以才不能“专职”修行,但我很渴望这样做,所以,这也是我发愿往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去了净土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可以放在修行上来。虽然闭关、出家因缘不具足,但我会更加坚定、精进、恳切地努力。我太想解脱烦恼了!

师父,还是不能明白什么是一切事物的无相本质,又该如何安住呢?
智空禅师:
安住,就是安住在觉上。 觉,就是意识,无相,但有作用。
徒弟:
觉是作为旁观者的状态吗?这个意识一定不是妄念思绪,这个意识是什么呢,就只是像以前我做的那样,旁观就可以吗?
智空禅师:
旁观就可以,先旁观,后来就只是无能所地观,没有观的对象。
徒弟:
明白了,接下来会好好精进,需要很强的定力啊!还需要有耐心才行。
智空禅师:
所以,就需要逐步锻炼!哪有一说方法就成功落实的?记得今天的开示,不要听过就忘了啊!
徒弟:
嗯,感恩师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5-10-18 06:11, Processed in 0.008943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