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禪修開示(三) (无我的慈悲) 今天講的是菩提心的問題。其實菩提心真正發展出來的,是大悲心。所以在好多經典裏面,通通讚歎這種對一切眾生關心、關愛的大悲心。「我以大悲佛神力,利益如母諸有情」。就是願意成就眾生,願意讓一切眾生安樂、了生脫死…等等。大悲心的前提,一定是無我的。如果是「有我」的悲,那就是世俗的慈悲。 中國儒家有一句話說:「婦人之仁」。一般人說:「這個女人有慈悲心」因為她看到一個人受了傷,或看到那裏有比較痛苦的事情,她就哭了一鼻子,掉了一點同情的眼淚。這個叫有限的,世間的慈悲,不是我們佛教提倡的大悲。 世間的、有限的慈悲,有一個差別相。就是她看見可憐的,會一掬同情的眼淚。看見仇恨的事情,她就會生起憎恨的心情。這是有分別的。真正的同体大悲,是沒有分別的。什麼意思呢? 這個大悲不僅憐愍一切修善的,也憐愍那些正在造作惡業的。不僅憐愍人類,也憐愍那些地獄、三惡道的眾生。它是沒有分別的,所以叫同体的、無緣的、沒有講條件的、沒有前提的。這樣的慈悲,叫作大悲。 當然,慈和悲是有點差別的。這樣的大悲,是由於無我,才能成就大悲。所以你們看那個<普賢行願品>裏面講的大悲,它才講得透徹。所以你們以後儘量在修行過程中,慈悲心強一點。由於有這種慈悲的包容一切眾生的念,所以你不僅對你的父母會感恩,對朋友會感恩。不僅對朋友感恩,對同參道友也會感恩。不僅對跟你好的同參道友感恩,而且對與你意見不同、行為讓你不舒服的同參道友也會感恩。你如果只包容跟你好的人,那麼你可能仇恨跟你不好的人。這就是分別。 所以在菩薩的行願裏面,從來沒有說:「我不要包容…」 在禪宗的祖師大德裏面,有很多人是被人害死的,像龍樹菩薩。龍樹菩薩本來是可以不死的,可是他把不死的方法教給那個國王。國王已經很大歲數了,還是佔著國王的王位。國王的兒子就用種種理由,要龍樹菩薩死。龍樹菩薩已經到了那個水平,沒有人能夠殺死他的。你用刀、劍是殺不死他的。他就把唯一能让自己死的方式告訴了太子! 達摩祖師來到中國,被人三次下毒啊! 這些菩薩從來沒有對下毒的人生起憎恨。達摩從來沒有說:「你是下毒的人,我要把你撕碎!」達摩祖師從來沒想要報這個仇。 在西藏有一個人是欽哲傳承的。多欽哲是蓮花生大士去西藏時,那時候的國王赤松德贊轉世過來的。他轉世過來以後,好幾次別人都在害他。有一次別人用一頓很丰盛的飯來供養他,他就是不吃。徒弟們說:「唉呀,這麼好吃,你就吃吧。」吃完,他說:「你們都讓我吃,我吃了就得死!」徒弟們說:「為什麼會死?」他說:「今天已經是投毒投了第三次了。前俩次都沒死,這一次是你們一定要讓我死。看來我死就死了。」下毒的人是他身邊的人。但是他要求他的徒弟:「我死是死了,你們無論如何,任何人都不能再追查誰投毒。就算你們知道是誰投毒,也絕對不能生起任何傷害的心!」 你們跟他比一比! 假如將來有一天,我歲數大的時候,有人投毒害我,害死就算了,無所謂。可是現在我沒這個水平,我會生氣的!因为这一生好多事还没作完啊。可是,我要是能事先知道有人已經害我好幾次了,我自己也願意承受,那個時候我可能也不怕他害了。而且我也甘於讓他害了。 密勒日巴晚年的時候,有一個人就不信他,所以幾次對他投毒。最後一次投毒時,密勒日巴吃了,毒氣在他身体裏面,他非常痛苦,但是他外表看上去好像沒什麼感覺。這個人就說:「啊,尊敬的上師,您最近身体還好嗎?」密勒日巴說:「我不好啊!」這個人說:「怎麼啦?」密勒日巴說:「有人投毒害我!」 這個人就假惺惺的問:「您痛苦嗎?」密勒日巴說:「我很痛苦啊!」這個人一直不信密勒日巴已經吃下毒葯了,他也以為密勒日巴不知道是他投的毒,所以又說:「上師啊,如何才能讓我分擔您的痛苦?」密勒日巴說:「你不能啊! 你承受不了這個痛苦!」 這個人越看到密勒日巴不給他承受痛苦,越以為密勒日巴不相信他的誠意。於是說:「您這樣的大瑜伽士,您的痛苦隨便給誰都行啊? 為什麼不給我呢?您老人家的痛苦,就讓我來分擔一點!」 密勒日巴被他求得沒辦法了,就說:「好吧! 你一定要承受,我怕你受不了,會痛死。這樣吧,我把毒的痛苦,先分一點給那扇門。你看看這個門會怎麼樣?」他說:「好啊!」密勒日巴已經是個大瑜伽士,地、水、火、風都可以隨意轉化了。於是他手一指,分了一小部分的毒素給門,那個木頭作的門當場就化為灰! 這個人此時才明白:「我真的把毒害到大修行人身上,大修行人自己在承受這個痛苦。但是他在攝持這個苦,否則他當時如果拿一小部分的苦投到我身上,我就全完了,痛死了。」這時他才信任了密勒日巴,於是立刻懺悔:「上師,是我下的毒。」這個人是個有學問的人,他是研究教理的,講法的,沒有實際工夫。他就不信任實修的人。密勒日巴雖是在家人,但卻是修行人。 所以你看看,眾生多可憐! 這個人猛烈的懺悔,猛烈的真誠祈禱,轉過這個心,最後密勒日巴照樣收他作弟子。 修行的偉大,就建立在真正的無我的基礎上。如果你說:「我包容你,你雖然是我的仇人,我仍然愛你。」可是如果你沒有一個「無我」的心,你仍然抱著一個「我」,你說你愛你的仇人,我就不信你。你沒有証悟空性,你就不能作到這一點。 所以一個徒弟要對上師生起信心,難如登天。你對上師生起信心,那麼你的成就就會很快了。從古至今,佛法難聞,信心難生。真正的慈悲是建立在一種無我的基礎上。真正的慈悲是同体的,無緣的。如果你說你自己修得好,那你就不用別的考慮,惦量惦量你平時最恨的人,現在還恨得嚴重不? 然後再看看你平時比較討厭的人,你此時此刻對他有沒有很恨的感覺? 很煩,很討厭的感覺? 你們不要在空性的道理研究來,研究去。你關注你自己的那一方面呢? 關注你自己的慈悲生起來了沒有? 你的慈悲是不是遍佈一切有情? 你的慈悲的衡量標準是---你平時最討厭的人,你現在想到他的時候,你會不會有討厭他的感覺了? 什麼時候你以前恨的人,現在根本就沒有恨的感覺。反而你覺得滿感激他,感覺他滿可憐。這個心生起來的時候,可比你在空性知見上领会的深要强得多了。 你那樣就快成就了。成就的人也無非是這個意思嘛! 你要達到了這個水平,只要給我五分鐘,我就可能讓你快速成就,快速開悟。你的心早就轉得特別好,就像一塊肥沃的土地,我這個種子一丟進去,陽光一照,風一吹,很快就長起好苗子了。如果你的心裏一直人我是非,一直很虛偽,很偽善,很計較,那就是一塊很糟糕,全是沙子的土地。我這個種子丟進去,肯定發不出芽來! 所以一定要观照的,不是別人,而是观照自己的慈悲心生出來了沒有? 生出來了,就証明你的菩提心生了根,發了芽。我不是看你每天念了多少咒,或是念了多少發願的文字,那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看你是否真正的在日常生活中包容你周圍的人? 看了這個也不對; 看了那個,也覺得:「你為什麼和我不一樣?」「你不同意我?」「唉,你跑到我前面了!」「啊,這平時是我作的,你為什麼要來插我的手?」———這根本不是菩提心嘛! 你的菩提心就是空中樓閣,沒有落到實處。你還是人我是非,這叫什麼菩提心? 你的菩提心要度一切眾生,要保護一切眾生。你連身邊的人都保護不了,你對身邊的人都不能寬恕他、原諒他,你這叫什麼菩提心? 只是念念語言,就管用? 所以我看你的菩提心是不是生了根、發了芽,我就看你是不是真正的和周圍的人融洽? 我看你是否真正的計較? 我看你是否真正的寬容的對待周圍一切的人? 現在你說你可以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但你說你可以度非洲那邊的眾生,身邊的眾生不度,你那叫什麼菩提心? 你又不能去非洲! 這不是說空話嗎? 所以這個是沒有用的。看你的菩提心是否生了根,發了芽,就看你的心轉了沒有? 也就是看你在生活中是否包容你身边的同伴? 所以我一再跟你們說:「你們要變啊!」變到回到家裏,你的先生、你的兒女如果看到你,覺得你變了,這才証明你修的菩提心、慈悲心,生了根、發了芽了。 (包容) 我們都知道: 菩提心發起來了,外在的体現就是慈悲。慈悲心的不飽滿、有我執,最容易体現在我們對親人的關愛上。因為你對親人也是愛、也是慈悲,但它是有分別、有執著的,它是小慈悲。那我們如何把這種有分別、有執著、對親人的關愛,轉換為大慈悲呢? 一定要破除我執。有我就不平等。有我就有他。 所以真正來說,我們想要究竟的幫助眾生,最好的辦法就是破除我執。我執破了以後,你才知道: 原來一切眾生和我們是同一個生命体! 在這個破除我執的過程中,慢慢的積累功德,積累福報,慢慢的因緣成熟,諸佛加被,善知識的成就,一剎那間頓悟無生、親見佛性。這就是禪堂的作用,禪堂的目的。 那麼,你們每天發的菩提心,難道就不算數了嗎? 那叫「願菩提心」--發了願的菩提心! 那是一個開始。而把菩提心轉化為慈悲,並且在生活中實踐,這叫「行菩提心」———把你的菩提心當作一個事情來操作。 這就像一般人想賺錢,在那裏琢磨,想一個計劃,搞了一個公司…,等等。腦子裏想好了。這就像我們平時說的「願菩提心」一樣,每天對佛菩薩講:「我要怎麼樣…」。可是假如這個人從來不去實踐,也不去成立公司,也不去作生意,他能不能賺到錢? 那你們發了菩提心,這是一個開始。可是你們不把菩提心落實在生活中,不能把菩提心轉變為慈悲,並且把這個慈悲播灑到每一個眾生身上,那麼你想要成就佛果,簡直是開玩笑! 所以我一再要求你們,一定要把慈悲体現在生活中。 從此以後,每個人都應該經常反省自己。 記住一個問題: 天下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你要找十全十美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佛。人多多少少都有這樣的毛病。你說去蘋果園找一個最漂亮的蘋果,那是沒有的! 多多少少有一點疤! 你就是找不到。 你說去西紅柿的地裏找個最漂亮的西紅柿。你用一百個人去找,一百個人會找出一百個漂亮的西紅柿來! 大家比來比去,你看這個漂亮,他看那個漂亮。最漂亮的只有一個,可是一百個人能找到一百個漂亮的西紅柿。你說這是什麼問題? 原來漂亮是沒有標準的。天下沒有最完美的人,沒有最完美的事。 怎麼才能把自己作完美? 最好的辦法是包容別人! 如果說挑毛病,我最容易挑你們的毛病! 我看這個人也不行,看那個人也不行,那我就沒有徒弟了。你們那时可以說:「師父啊,我要有你那麼好,我還要你來度我?」你就把我問住了,是不是? 我不可能說:「你這個太糟糕了。算了! 算了! 我不要你了!」那我還像師父嗎? 這就像父母打罵兒女,罵一罵就算了,改一改就算了! 他總不會說:「你這個小子,你作過這些事,從此以後我們父子一刀兩斷!」這叫什麼爸爸? 對不對? 「你生我,養我,還要教育我啊! 你作爸爸,你就有責任來教育我,怎麼就不要我了呢?」像這個就不對了。 徒弟和師父的關係也是一樣,所以你們不必擔心我不要你們。我說你們,是要你們改,是要你們好好修,但是包容是必要的。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師父,當然就更沒有十全十美的徒弟囉! 師父應該多少要比徒弟完美一點,要不然你跟我學什麼? 我從來都沒有要求過我的徒弟是六祖大師、達摩大師。因为我就不是六祖大師、達摩大師的师父!所以你們儘管有毛病,師父看在眼裏,在講法的時候、或是在生活中,就有意的對治你,給你這個難題,甚至要批評你幾句。這樣是個好事,這才叫師父呢! 如果每天見了師父,師父就誇你:「唉呀,你這個徒弟最好!」那肯定你已經有問題了,你最好小心吧。師父已經不喜歡你的做法了,因為他跟你已經很見外了,一般人說這是「很客氣了」,是不是? 跟你不客氣,才是真的對你好。什麼時候跟你很客氣,那就麻煩了。 你沒看見師父對剛來的居士,還不了解對方的時候,都滿客氣的? 不管對方說什麼,師父都說:「很好!」久而久之,那就不行了,師父會說:「你要這樣! 你要那樣!」你們可能會說:「唉,我剛來學法的時候,師父對我還滿好的。怎麼現在卻這麼嚴格?」對啊,就是這樣! 你要學嘛! 現在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你們就理解了。可是有時候在生活中,你們還是不能理解這個道理,還是會抱怨。如果你們才剛來,我也無所謂。來就來,去就去。大家彼此客氣一點,不必一定要強求你們來跟我修學禪法。如果你真正學起來的時候,我就會要求你了。既然要學,就要改啊! 既然要改,就要有要求啊,要指出道路和方向的。 所以不管是誰,都有毛病。真正的慈悲是包容,而不是分別。真正的慈悲,是把他那個痛當作是你的痛一樣。知道他的毛病應該改變,所以才告訴他。當然,教化眾生要有一些方便。我看到一些眾生比較有緣,就多用點心。有的眾生比較沒緣,我就不勉強,勉強了也會很辛苦。不管怎麼說,目的只有一個---真正的包容、理解。 我明白天下的事情都是這樣的,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為什麼呢? 你們忘記了這個世界是叫什麼? 娑婆世界! 「娑婆」的意思是堪忍,也就是說有一點點快樂,有眾多的煩惱、苦,喜樂參半嘛!這種世界明明確確的告訴我們一個事實: 天下沒有完美! 這個世界肯定沒有「最好」,只有「差不多」! 大家處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世界,你說我到那裏去找一個完美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一個完美的徒弟,我告訴你們:「唉呀,這個徒弟很完美!」你們不要相信! 如果有一天你告訴我:「我這個師父最完美」,你也是在騙人! 你根本是沒有長眼睛! 那有這種完美的師父! 你那個最完美的師父早就死了(釋迦牟尼佛)! 退一步說,那個師父(釋迦牟尼佛)有一些徒弟看到他也很討厭。世尊在世時,有一些徒弟就專找他的麻煩! 所以說: 好與壞其實不在於外界的好壞,而是你自己心裏是不是生起分別心? 如果心裏生起分別心,天下沒有一個地方順眼。如果你心裏不生分別心,天下都太平,處處都完美。這是煩惱的根源。如果你心裏沒有分別,也就是無我的時候,体現出來的樣子就是「包容一切」。 你知道這個世界為什麼有海洋、高山、樹木…種種不平? 這個世界不平,就是因為眾生的心不平。眾生的心要平了,那就一切都平等了,福報就增長了。所以以後在修行時,要注意這個問題---內心不生分別、放下我執。這個時候生起的菩提心,所表現出來的慈悲才能完美。這時你就知道: 原來你以「無我」的心看待世界時,你才能完美。否則處處是分別,處處都是煩惱,處處都是痛苦。 現在大家安靜下來,就像祖師講的:「一切緣通通放下,心裏面琢磨: 究竟是誰在念咒? |
GMT+8, 2024-11-25 01:05, Processed in 0.008742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