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佛教教育 › 佛教入门 › 查看内容

诀窍五种力-----修行佛法真给力!

2011-4-27 22:02| 发布者: 慧莲| 查看数: 2037| 评论数: 2

摘要: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之《修心七要略释》(该文亦收录于《慧灯之光》(六))。 本文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17iu4.html原文标题《本文中有个妙法可确保你的宠物死后转世为 ...
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慈诚罗珠堪布开示之《<修心七要>略释》(该文亦收录于《慧灯之光》(六))。
本文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5473f01017iu4.html原文标题《本文中有个妙法可确保你的宠物死后转世为人》

‍‍ 如何确保永世不退失菩提心、不堕落恶趣?
——本文中有个妙法可确保你的宠物死后转世为人

甲四、归结终生之行持
总摄窍诀要应修习五力
   
大乘行者归结终生的修法,即是将一生的行持归纳为五种修法,也可说是五种力量——五力。依靠这些力量,就可使其生生世世不退失菩提心,并使菩提心在生生世世中不断增长。所有的大乘佛法,皆可包括在这五种修法之内。

第一力:引发力

不论是在修行或作任何事之前,都必然会生起的动机,就是引发力。


关于引发力的概念,有很多种理解方式。


譬如,小乘有所谓的灭定,虽不在四禅八定之内,却也是一种非常寂静的禅定状态。
大乘认为:一旦进入了这种灭定,则所有的念头与感受都一并消失,唯独剩下极细微的阿赖耶识;


小乘则认为:在灭定的境界中,已无有任何取舍的念头,五蕴悉皆断尽。如果要从灭定中出定,就要靠引发力来起作用。也就是说,在进入灭定时,意识都还存在,所以能发心入定;而在出定时,因所有的意识都已消失,要想出定,就需要引发力。

例如,如果准备修七天灭定,则在入定前,必须要有强烈的发心:我绝对只在灭定中停留七天,第七天的早晨或晚上,我一定要从定中出来。这样的决心就是引发力。因为有这样的引发力,当第七天来到时,虽然并没有要出定的念头,但自然而然地就会从定中出来,这就是引发力的作用。

又譬如,根据中阴的诀窍,当人即将进入中阴阶段,呼吸还未停止时,一定要将中阴过程中将会出现的现象——忿怒和寂静本尊的身像等等告诉这个人,并要他牢牢记住;然后告诉他:你一定要认识到,在中阴过程中所看到的光及所听到的声音,都是自心的反射,绝对不要对这些光和声音产生恐惧,这就是临终时的引发力。


由于有这样的引发力,在中阴身时,当上述现象一出现,这个人立刻就会反应过来:这些现象只是心的一种幻化,并非外在实有的东西。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害怕了;再说,如果出现的身像是自己平时就已经熟悉的本尊,就更不会惧怕。换言之,虽然此时人已经死了,亡灵生前听过的中阴诀窍,此时也不见得记得住,但依靠临终时的引发力,就能让他在中阴阶段清清楚楚地意识到该如何面对这个过程。
  
再例如,若想明天早上五点起床,今晚睡前就要鞭策自己:我明天早上一定要五点钟醒来,一定要五点起床!以这样的发心,第二天早上到时候就绝对会醒过来。这就是引发力的厉害之处。

然而,修菩提心的引发力并非如此,而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都要有引发力。当早晨刚醒来时,立即就发心:在今天的二十四小时中,我绝不离开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如果还未证悟空性,尚不能发胜义菩提心的话,就只针对世俗菩提心的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来如此发心。每天早上都必须这么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既是发心,也是决心,因为发心的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所以叫引发力。

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心,是不仅发愿今生如此,而且发愿在往后的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的所有轮回中,都不忘发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这样的引发力,不仅每天早晨要有,而且时时刻刻都不可或缺的。因为引发力能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
  
第二力:
串习力

串习力的意思就是,如果平时经常修菩提心,就会逐渐将这样的修行养成一种习惯;串习力也可说是修习力,也即不断修炼的意思。

其实,所有修法的重点即是修菩提心,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值得修的了。菩提心的修法,包括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的修法,它涵盖了所有修法的精华。平时不论是念经、磕头、闻思或修任何法,都要以菩提心为出发点,只有这样,菩提心才会逐渐生起。
当不造作的世俗菩提心生起的瞬间,即可称之为菩萨,同时,此人也进入了菩萨的资粮道。

也许有人会问:成佛所需经过的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开始进入资粮道算起的吗?不是。是要等菩提心比较成熟稳固以后,才算是三大阿僧祇劫的开始,所以,不断修习是十分重要的。

串习力的具体修法,也即菩提心的修法,以前已经比较完整地讲过不止一次,再没有什么可添加的了。如果依照这些修法去修,还是无法生起菩提心,则可能是自己的罪障太深重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先以金刚萨埵修法来清净业障;如果是因为资粮不够,则要精勤地积累资粮。此外还要常常阅读有关描述菩提心功德之类的大乘经典,诸如释迦牟尼佛学道时,是如何发菩提心、如何利益众生等等的事迹。若能想尽各种方法来修习,定可如实生起菩提心。   

第三力:善种力
  
所谓善种,就是善业的种子。

我们要知道,生起标准的菩提心是极困难的事。没有福报的人不但不能生起菩提心,就连听闻大乘经典的机会都没有。为了能生起菩提心,并使菩提心增长,必须要积累资粮

大乘最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莫过于修七支供,因为它涵盖了所有积累资粮的方法。七支供的修法,在《普贤上师言教》及《极乐愿文大疏》中,都有详细的说明。而《普贤上师言教》中提到的曼茶罗修法,也是一种极为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通过这些修法来积累资粮,就有生起菩提心的可能。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特别讲求西方文明,它的中心思想则是强调自我。这并非古印度外道所主张的自我,而是就世俗人一贯仅专注于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言的。只要是有利于己,几乎没有不愿意做的事,由此而导致的伤害,不要说是对个人,就算是发动战争,牺牲无数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当今西方文明几乎横扫全球,其影响所及,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自以为是地高呼:“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且这种想法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连上小学的孩子,都被灌输了大量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本来生起菩提心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积累足够的资粮,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中生起真正的菩提心,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也突显了善种力的必要性。
   
第四力:破斥力

破斥什么呢?就是要破我执。在破我执之前,首先要破爱我执。我执是爱我执的根源,爱我执是在我执的基础上产生的念头,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
  
每当我们发现内心出现了较强烈的爱我执时,就必须破斥它。破斥的方法从前也讲过了:主要就是要认知到,爱我执不仅影响我现在这一生,它更是在无始以来的生生世世中,让我堕入三恶趣,使我承受无边无际痛苦的根本原因。

凡夫人一向认为,烦恼的产生,都是由外境引起的。当然,外在的因素不能说没有,但充其量也只是个助缘而已,真正的起因,就是爱我执,这也是所有恶业的出发点。

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说,如果造作杀、盗、淫、妄等极其恶劣之行为的出发点不是爱我执,而是爱他执,也即利益众生的话,则这些行为不仅不会成为恶业,反而是大乘佛法的善业。

总而言之,没有任何恶业是从爱他执产生的,也没有任何大乘佛法的善业是从爱我执产生的。不论表面上的行为看起来有多良善,只要动机是爱我执的话,它们就从根本上变成了小乘法或世间法,唯有以爱他执的发心所行的善业,才是大乘法。

在大乘经典中,将爱我执讲得最透彻的,当数寂天菩萨的《入行论》与《集学论》。《入行论》列举了许多理由,而《集学论》则引用了许多佛的教证,来一一证明爱我执的过失。若能经常阅读这类经典,并进行思维,就一定能深深地体认到爱我执对我们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从而竭尽全力与爱我执分道扬镳。否则,在爱我执的基础上作再多的善业,其利益也是有限的。

如果在这一世中不能解决爱我执的问题,则就算这一世有很好的修行或解脱的机会,也会被爱我执破坏殆尽。它是如何破坏的呢?可以说,如果没有爱我执,我们就可以顺利地修习大乘佛法;一旦有了爱我执,它就能让我们无法修大乘法,生不起菩提心,以致失去成佛与解脱的机会。

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经常被身边的某个人阻挠,不能做想做的事,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们一定会与此人为敌,对其大为光火。而爱我执对我们造成的障碍,远远超过了世间受用的价值——它阻止我们进入大乘佛门,不让我们成佛。既然如此,我们又怎能不对爱我执深恶痛绝呢?

虽然这个恨说起来容易,而实际上真要恨它,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没有发现爱我执的任何错处,总是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好的,自己的看法都是正确的,任何的不好都怪罪于其它众生。这种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将爱我执放下,也不是说做到就可以做到的,但是,通过大乘佛法的理论与修法,以及个人的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做到,只是必须反反复复地修,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另一个要点是,当意识到爱我执在心中生起时,要立刻将其破除。例如,在放生后作回向时,如果只想着替自己积点功德,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或自己能往生极乐世界,或下一世能解脱成佛等等,总之心中就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当这样的念头冒出来时,要立即认识到这是爱我执,并了知,若在这样的发心基础上回向,所有的善根定会被破坏无疑,而且也不再是大乘的善业了,所以不能如此回向。

如理如法的回向应当是,只求众生能往生极乐世界,只愿众生能解脱成佛,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在考虑范围内。纵然没有专为自己求得什么,但因果是不错乱的,最终该有的一定会有,该出现的到时候一定会出现。
   
世俗人一般没有这种概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人作过一些无私的奉献,但那些奉献往往是非常渺小的,而且多数都有附带条件,要不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不就是在特定的环境里,只有极少的情况,是完全无条件的无私。

不要说世间人没有这种想法,就连小乘佛法都没有这种观念。从修行的角度来看,是否能修习正法,是否能生起菩提心,或走上大乘之道,端视是否能励力行持上述修法而定。  
  
第五力:愿力

愿力就是发愿,此处是指要发与菩提心有关的心愿。

当我们完成任何一种善业后作回向时,就要如此发愿:愿以此等善根,及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所做一切善业的能力,让我生生世世都不离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愿生生世世中不论遇到任何违缘,都能将其转为增长菩提心的顺缘。
发愿时就要发以上所讲的两个愿,此即为愿力。

此五力乃所有大乘佛法之精华,一个人终生的修行都可涵盖于其中。

这五力不仅是打坐时的修法,在出座后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随时都可以修。实际上,引发力时时刻刻都要修;串习力、善种力与破斥力,也是在平时生活中就要锻炼的;至于愿力,则是任何发愿皆当如是行持的。

大乘死教言 五力重威仪
  
《修心七要》之中阴修法:

在归结终生修法的五力之后,有一段关于中阴的修法,这个修法我也曾在中阴诀窍中讲过,虽然其要点也是同样的五力,但这五力主要是在临终时修的。

密法中有许多关于中阴的诀窍,但针对以修菩提心为主的人来说,临终时所要修的,是有关菩提心的诀窍。此处讲的五力与上述的五力基本上没有差别,只是顺序不同而已。

第一力:善种力

一个人在临终时,将自己名下的财产全数用来供养三宝,或用在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善事上——不论是放生、布施穷人、救济病人等等皆可,关键是对这些财产不能有任何留恋,这就是善种力。


对财产的贪恋之心,不仅不能留住财产再供自己享用,对自己的修行与解脱也会有相当程度的不良影响。如果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去亲自执行善事,就要做好安排,请别人代为完成。


《普贤上师言教》的最后部分是讲的破瓦法,其中也提到善种力,可见不论显密对此都是相当重视的。

第二力:愿力

将财产供养出去后,就要开始发愿。此时若能修七支供积累资粮是最好的,七支供修完后,就祈祷三宝并发愿:从临终或者中阴身开始,直至往后的生生世世,愿我能修成世俗菩提心与胜义菩提心,这是第一愿;祝愿我在生生世世中,都能值遇传讲菩提心修法的善知识,这是第二愿。


临终时就要发这两个愿,而且要以极强烈的心念来如此发愿,这是最要紧的。因为临终时的心念有非比寻常的力量,此时若生起嗔恨心,即会轻易地堕入旁生或地狱等恶趣中;同样道理,若至诚地发如上两个心愿,也定能如愿以偿,因此,我们绝对不可轻忽临终发愿的重要性。

第三力:破除力


临终时要破除的,也是爱我执。

破除的方法与前面讲的一样,就是要思维:由于这一生仍有爱我执,造了业,才使我现在经历到死亡的痛苦;也由于爱我执,才使我死后仍然要流转轮回,受无尽的痛苦。可以说,所有痛苦的来源,就是爱我执,然而,我却是不存在的。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我的肉体与精神,都根本没有我的存在。这样思维后,就安住在无我的境界中。

当然,唯有逐渐死亡的人,以及知道自己即将死亡的人,才有可能进行这种思维,突发性的死亡就无可奈何了。

第四力:引发力


临终时要下定决心:在中阴身时,我一定不要忘记菩提心,一定要记得菩提心的修法,一定要修菩提心。如有这样的决心,等到中阴身时,就绝对能做到。这种强烈的发心,就是引发力。

其实,引发力就是一种心力的作用,它在临终时也能奏效。

第五力:串习力


当前面的四力都做完以后,就开始修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修的方法与从前讲过的一样。如能在修菩提心的同时断气,那是最理想的。

临终时的身体姿势也很重要,正确的身姿应该像释迦牟尼佛圆寂时那样:头朝北方,右侧卧,右手枕在头下,并以右手小拇指按住右边鼻孔,以左边鼻孔呼吸,左手放于身体左侧。

密宗经典认为,如果能以这样的姿势去世,是非常殊胜的。不要说是人,就连动物仅仅依靠这种姿势死去,也可保证在以后的一世或二世中不再堕恶趣。当然,由于轮回是漫长无边的,往后的情况,就不能确定了。

在按照上面讲的方式躺下后,就开始观修自他相换中的呼吸法。修完以后,又开始修胜义菩提心。

修胜义菩提心时,要了知轮回、涅盘之一切万法均为意识的幻化,而意识本身则是了无自性的空性光明。

当然,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想在此时修这个法,是有些难的;而已经证悟空性的人,这时就要专注于空性的境界中。如果在这个状态下没有断气,就要反复地修,直到断气为止。


其中的前四力,是修世俗菩提心;最后一力,则包含了胜义菩提心的修法。虽说很多修法中都有非常殊胜的中阴诀窍,但没有一个比得上以修菩提心作为中阴诀窍的方法,这种修法可以说是最好的往生方法了。能够这样走的人,即使没有作超度,也必定可以凭自力解决中阴身与后世的所有问题。

以上讲了两个五力的修法,一种是现在活着时要修的,一种是临终时修的。

不过,假如活着时没有好好修,对五力的修法都一知半解,死到临头时多半是仓皇失措,哪里还顾得及修临终的五力呢?! 所以,趁现在没有什么违缘,还是自由自在的时候,要赶紧尽力去修,一旦做好了准备,等到中阴时,即可轻松上手,这才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以上所讲的,都是非常关键的修法,大家一定要尽量设法去修,因为只有现在,我们才拥有了难得的人身,才有修大乘佛法的机会,并且基本上清楚地知道了完整而具体的大乘修法,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修,则很难说以后是否还能再有这种机会了。

虽然为了现实生活,每个世间人都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但这根本不足以成为没有时间修行的借口,只要有心去安排,时间一定会有的。

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当中,我们一定要有独自静下来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是要修五力。要知道,平常走路时或工作时念念咒等等,都算不上是修行。

由于每个人修行的进度不一,所以在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障碍,但这些都是过程而已,就像工作中也同样会经历磨难一样,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我们要知道,平时生活中或事业上经常遇到的打击或损失,迟早都会过去,唯一失而不可复得的,就是修行的机会,一旦错过,很难说何时能再相逢。凡夫在世间法上遭受了损失时,往往会非常在意,会对自己之前的错失良机后悔不迭。比如,一般人如果掉了钱包,就会懊悔好久——唉!我不应该马虎大意,而应小心谨慎;然而,我们对错失修行、解脱、成佛的机会,却表现得漫不经心。这真是完全的颠倒!也正因为如此颠倒,我们才是凡夫。如果现在知道了这些道理还是不修的话,就永无转变的可能了!

比较精进的人看到自己修行的问题时,会力求补进的办法。多数人却连这种想法都没有,长此以往,只会越走越可怕。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可以造多少的业?很多人不是从小就信佛,而是中途才转而信佛的,在这之前,既不信三宝,也没有因果的概念,那时的见解与心态基本上都是断见。在断见的基础上所造的恶业,与相信因果的人所造的恶业,是大不相同的。

以吃海鲜为例,相信因果的人吃后,心中会难受后悔;而持断见的人,则只会在意海鲜的美味,心中不仅毫无恐惧或悔意,而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见解非常可怕,《中观四百论》也说过:“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相对而言,破戒的过失还可以弥补,可是,如果破了见解,就有可能落到万劫不复的下场。所谓破见解,就是不信因果轮回等等。换句话说,见解正确无误而破了戒,还可以恢复;要是见解破了,就会全盘崩溃,所以,无论再怎么样,都不可抱持邪见!

很多人都在修行,有些人可以说状况相当不错!但在学佛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所造的恶业,已足够让我们在多世累劫中下地狱了。之前的修行,能够弥补以上的罪业吗?谁都不敢肯定。


大家要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实在没有再继续蹉跎的理由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最新评论

慧莲 2011-4-27 22:03
阿弥陀佛!
信子 2011-4-27 12:04
受益。随喜功德。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21:23, Processed in 0.050233 second(s), 17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