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师父指导 › 文字开示 › 查看内容

2011-8-20 萨迦巴的修行次第

2011-12-2 23:50|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1689| 评论数: 0

摘要: 萨迦巴在修心法要里说了四句话: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这个非常重要,在这四句里,我们仔细地分析每一句话是否符合我们说的四种心。


 

大家好!

昨天讲了噶举派冈波巴四法的内容,通过对四种法的解释,我想告诉大家:冈波巴四法里其实明确地提出了类似于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佛心的修证次第,当然除了冈波巴四法,噶举巴还有其他的教典,但我只是想通过冈波巴四法证明一个问题:佛陀教法的修正次第在西藏佛教噶举巴这一传承里也遵循这样的修证次第。

今天讲萨迦巴对佛法修正次第怎么讲。

我记得以前给你们讲过萨迦巴是西藏佛教后弘期由一个国王菩提光去请阿底峡尊者开始,后面延续的许多上师的传承中的一个。在西藏,由印度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者叫撒若哈,撒若哈大师全方位的实修体系传到西藏的贵族——昆氏家族以后,其中一个以父子传承为传承方式的这样一个宗派,叫萨迦巴。据预言,他们父子传承都是以文殊菩萨的化身出现,父亲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儿子也是,一直传下去都是文殊菩萨加持力的传承,所以说萨迦巴的传承也非常特殊。

萨迦巴以最伟大的祖师萨迦五祖为中心,初祖叫贡噶宁波,他十二岁闭关修文殊法,亲自在定境中面见了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直接传一个远离四种执着的修心法要给他。这个非常重要!大家都知道文殊菩萨是以智慧为要的,他对一切佛的教法都能提纲挈领地浓缩、传承和教化给有缘的众生,所以他对佛陀一代的教法有极强的浓缩力。所以我们相信萨迦初祖在定中直接接受文殊菩萨传授的法,是非常非常精华的,而萨迦巴传承的远离四种执着的修心法要,这里也提到了心。而且萨迦巴的修心法要和我一直讲的四种心的转变是非常接近的。他讲的是修心的远离四种执着,而我讲的是心的四个次第转变,这二者非常相似。

萨迦初祖在定中得到的修心法要,就是在修心的过程中,有四种执着要去除,也就是说对因果心怎么办,在出离心、菩提心和佛心都重点修什么。其实就是跟我说的出发点不同,我这里是对四种心的标准化的次第提示,提纲挈领地提出要点,而萨迦巴是指出四个提示要点的关键是什么,应该去除什么样的执着等等。

萨迦巴在修心法要里说了四句话: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 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这个非常重要,在这四句里,我们仔细地分析每一句话是否符合我们说的四种心。

第一句,如果你执着这一生,就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就是说修行,站在因果心的角度,我们是期望一个快乐的结果。快乐的结果在佛法因果的角度讲,因果是通三世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修行,不但是后半生要快乐,来生来世要永远快乐,这个快乐是指不究竟的人天之果的快乐,所以我们行的善法必然会导致不是了生死的、人天善法的美好。你记住,我们是会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的,我们说因果心必然是建立在以人天善法为目的的这样一种修行的方式上。那么,在萨迦巴的四种远离执着里面,在最低的水平上要放弃这种执着,就是你不能执着在这一生的因果基础上的快乐。换句话说,如果你只贪求这一生而不知道还有来生,那么你就不计较因果,因为你不知道还有来生啊,你也不认为这一生的一切都是你无量劫以来的结果!你不懂得因果通三世,就必然会不注意因果,必然会造业,所以你只求现世的暂时快乐,也必然会导致你后半生或以后无量劫的痛苦!比如,好多不懂因果报应的人,他们往往会为非作歹,以别人的痛苦来换取个人暂时的快乐,以非法的、不合规矩的行为来换取此生极其短暂的快乐,这样就是不懂因果的做法。试想如果懂因果的人,他们会杀人放火、贪污腐败吗?如果所有当官的人都是真实的佛教徒,他哪愿意去贪污腐败?如果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懂得因果,他哪里还会去伤害其他有情众生呢?更何况杀人。就是因为不信因果,才贪求此生的快乐而不管来生长久的安乐。所以,他执着了这一生,这种人根本就不是一个修行人,连因果心都没有。

这个 “修行人是广义上的趋乐的修行人,而不是我们特指的以了生死为目的的修行人。从究竟的最低水平的修行人的基础要求来说,我们应该不要执着这一生。实际上萨迦初祖远离四种执着的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了因果心的基础和重要性,如果你不注意因果,就不是一个好的修行人,是否就是这样一句话的代换?我认为这里讲的就是因果心。

第二句,如果你执着这个世界,就没有出离心。现在明白了吗?第二句,出离心就彻底讲出来了。这个世界是指三界,如果你执着三界之内的爱恨情仇、善恶交杂的事情,比如欲界天的的欲乐、人间的福乐、梵天的清净等等,说的非常明白,如果你要执着这个世界的种种享乐,你就没有出离心;如果你是个有出离心的人,你就不会执着三界的种种贪求。这和我们说的出离心没有二致了,非常明白!

第三句,如果执着自己的目的,不具菩提心。这里“个人的目的”特指个人生死牢笼的看破和烦恼的解脱,如果你太在意个人生死烦恼的解脱和生死轮回的斩断而没有想到其他众生,那么你就不具有菩提心啦!

次第性的,第二句讲了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再升华,就是菩提心。菩提心的特色是自利利他,不仅是自利,还要利他,所以如果你只是执着了自己的目的,而没有想到其他的众生,那就不符合菩提心的要求。所以你要想究竟地圆满菩提心的大悲愿力,必然不但要自利还要利他。所以第三句话,就是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菩提心,并且告诉了我们菩提心的特色以及我们行持菩提心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利他。

第四句话,如果当你执着生起的时候,正见已丧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执着有什么事情是在变化,有什么事情是有所成就,你成就了佛果,是生出来一个什么,或者是说通过努力而转化来的,有个能修所修的,这样就不是站在究竟圆满知见上的空性正见。

记住!这句话不是表示佛心的心的特色的,而是在如何达到佛心的时候用的一种手段。说白了,就是佛心,你要用什么样的观法来实现。在这里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圆满,不用讲了;禅,六祖大师说一切具足而无一法可得,这不就是圆满无造作?《圆觉经》里面,文殊菩萨换一个角度来讲,谈幻的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故幻灭,名为不动。不动,我昨天也讲了,究竟的教法实际上到了最圆满的时候,是没有分别、对立、执着的,也就是站在究竟的第一义谛的时候,万事万物都汇归为究竟圆满,圆满又叫当下具足了万法,当下具足了一切,当下一法不可得,无有造作,无有生灭,究竟圆满。

前一阵子讲了,在天台教观的四谛法门,藏教的时候,说四谛法门是生灭的,有道可得,有苦可断等等;到了通教,就不生灭了,因为在通教的时候,有究竟圆满的佛果在这里指导,有三乘教法;在别教,特别对菩萨讲的时候,菩萨要得到破无明以后的功德和作用,前面特别要剔除无量的尘沙烦恼以及破无明以后细微的惑,那么就有无量无边的工作要做,因为尘沙烦恼非常多,四谛法就变成无量无边了,无量哪;到了圆教的时候,四谛法是无作!所以在圆教里,佛心无作!

文殊菩萨说动,六祖大师说本自圆成本不生灭、能生万法,究竟圆满的时候佛心看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圆满的、具足的、不需要造作的。所以,萨迦巴最后说,当你执着任何事情生起的时候,就是有造作、有生灭的时候,这个在佛心角度观察万事万物,偏离了它的观点,偏离了伟大的正知正见。在这个时候的观法是: 不动, 回归本处,无一造作。执着生起的时候正见已丧失,就是讲的胜义谛的观点。

站在佛心的观点,这时还有生灭吗?还有成就与不成就?还有二元对立吗?没有!所以这时的正知正见,最关键最关键的,就是不能执着有什么造作升起。

远离四种执着也就是告诉我们修行的时候,要想成就或者成就以后的观法,通通汇归为不动、无作。那么他是不是表示胜义谛的佛心啊?是啊。

你们看,我们讲的四种心的次第,是否和文殊菩萨讲的四句话非常接近呢?我讲的是四种心,文殊菩萨讲的是四句话,其他高僧大德可能用别的方法表述,归根结底,这四句话也是阐述了四种心的修行次第。

由上可知,经过今天的论证,我一直以来倡导的四种心的转变,是必然成立的。在西藏萨迦巴的远离四种执着法要里也已经明确的表述了修行的四种次第,不是吗?一定是。

站在萨迦巴的角度对这四种心的论证也讲完了希望大家明确这四种心的转变是佛法修行必然的过程,没有话讲。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2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4-20 12:42, Processed in 0.020034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