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师父指导 › 文字开示 › 查看内容

2011.12.16&17智空三句和曹洞临济禅法

2011-12-19 01:42|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1988| 评论数: 2

摘要: 弟子问:请师父开示关于打坐的事。 师答:以前讲过多次,现在我就再讲一次,这个比较重要。 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打坐有不同的要求和提示。 第一种打坐,也是最究竟的打坐是:不住一切相、不起一切念。不起一切念,那不 ...


弟子问:请师父开示关于打坐的事。

师答:以前讲过多次,现在我就再讲一次,这个比较重要。

在不同的层次上,对打坐有不同的要求和提示。

第一种打坐,也是最究竟的打坐是: 不住一切相、不起一切念 。不起一切念,那不是死了吗?不!这时还有个心在! 所以,不住一切相、不起一切念,安住在不住一切的心的本面上,是最伟大的打坐 。这种安住,并没有要求你身体的动作、不管你吃饭、睡觉、走路……不管你做任何事的当下,都有一个心,所以不对你的身体有任何要求。

以上虽然是最好的打坐,但是往往你做不到,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你用一些方法、技巧、手段,来帮助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一个适当的位置,然后,你才能顺当地、毫不怀疑地、非常熟练地安住回去。 身心的调适要用到什么办法呢?这就用了医药、饮食、瑜伽、持咒等等的方法 。这所有方法都是为了帮助你身心转换以达到随时安住自性----就是究竟的打坐这样的结果。

第二种所谓打坐的理论。就要求你要盘腿,能双盘就双盘,不行就单盘或散盘。这就有盘腿的姿势、身心的调整、呼吸调整(数息、安那般那……)、饮食医药调整等等很多内容来配合。这所有的都是为了使你的心能够进入一种更加强烈的定。在更加清楚明白的定的作用下,能安住在自己的心的本面上。这一点非常重要!!!

对打坐基本就是这样的。

而我智空对徒弟,一般并不要求他们坐下来进入甚深的定境。我首先要求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修行知见,之后再坐下来禅修。

有人可能会问:你的正确的禅修知见是什么?我的禅修的知见是:首先从教义上,你一定要对这个世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对这个世界看透、放下,这一点我一直在要求;第二你要生起菩提心;第三无论如何要生起究竟的空性是什么的概念——一切皆是幻化。

你要能决定把握住这个:你活着的行动、思维等一切一切都是幻化!幻化等同于没有,但是不是没有!-----原来一切就是心! 这个概念你无论如何一定要掌握。这就是空性正见的简单解述。

我智空对空性三句话的表达:一切皆幻化(指世俗谛的一切)、心不幻化 (心是无为法,无为法不幻化,究竟的空性不幻化)、一切都是心(就把心的有为、无为会合了)。

这三句话命名为智空三句:一切皆幻、心不幻化、幻化皆心。

这就是空性正见,有了这个空性正见,第二步才能来修,修的时候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基础的修行方法,就是坐下来,如果能保持身体的姿势最好,不能保持呢,维持脊柱的直立就可以了,然后身心自然调缓到一个恰当的时候,就念嗡嘛呢呗咪 ……,或按仪轨念《大悲咒》南无喝 怛那哆 夜耶 ……

有人说这个和安住空性没关系,我说:这是基础做法,因为一开始你做不到安住空性,持咒有什么好处?非常非常多的好处,这里不一一赘述。

要么你就一切调整好,当下安住!

不能安住就老实持咒。

(曹洞宗和临济宗)

这里我要说另外一件事情。

佛法发展到现在,由于传承特色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尤其是禅宗,非常严谨和全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曹洞宗和临济宗。有一句话叫“曹半边,临天下”,就是说两家在禅宗里面都有很重要的地位。

曹洞宗的实践重点在静坐,这种禅法又称作 默照禅 ,说:“久坐必有禅”!----不需要起疑情来参;临济宗,强调首先要有正确的知见,第二要起疑情参自己心性的本面,叫“话头禅”。

这二宗各有他们的优点和缺失,并不是两个宗派的祖师有缺陷,而是在传承过程中有些人错解两派的特点而导致了缺陷。

曹洞宗的缺陷就是没有究竟的、彻底的体证,没有灵机一下,洞然证入法性的过程,其实这个实证是真实的,而不是把禅修本身当作禅,虽然曹洞宗的基础功夫很好。

而临济宗的缺陷就是人人都讲行住坐卧中起疑情,观照、参话头,下转语!似乎太简单、直接、朴实、灵妙了,大家都不注意功夫阶段了,都在转语上下功夫,到后来没有基础功夫的转语是口头禅的泛滥,变成人人都是禅师,人人都会禅语!那就可笑了!

所以,这两种宗派之间一直有些不太调和之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临济宗参的概念。就是说我要倡导一个明白地追寻心性本面的动机,和有一个概念的作用下的持续的观照,这个做法是对的;如果你昏昏昧昧地什么也不知道,这个不大对。

为什么我说不大对?因为我肯定一部分对的,是因为大部分人都是不能用心地去做基础功夫,也不能很努力地去打坐实践,只是说:我只要用心观照就行了,其实他观照的功夫也观不起来,打坐的基础功夫也丢失了。这样我还是不如肯定那些久坐必有禅的人的功德-----至少他们有一些实修上的功夫和功德。

其实曹洞宗就缺临济宗的向上一悟,在疑情转语上下点功夫就突破了,也就是在百尺竿头(曹洞宗的扎实禅修基础)更进一步的地方用临济宗来补充一下就好了。当然,曹洞宗正好也补了临济宗的缺陷。临济宗也需要曹洞宗在加行阶段的努力和实践,不必好高骛远。

所以,你们要注重像曹洞宗这样默照的努力,虽然我不倡导他那种没有知见的昏沉,所以,你们要提持一个大悲咒,防备曹洞宗容易出现的细微的昏沉,因为有这个咒你就不会进入细微的昏沉状态,这个咒还可以建立许多内涵的东西。

就像曹洞宗不停的禅修一样,你们这样对咒提持久了,再经常听我给你讲空性正见,然后,你们才需要参,或者观照自己心性的本面-------这就需要临济宗的技巧和灵活性。

所以,我看清了他们的优缺点之后,把两种方法都用在了我们的修学中。

临济宗的灵巧和努力一定要建立在扎实的曹洞宗的实修上,没有实修的基础,你要观照心性本面,不可能的!没有禅修基础让你参话头,你参不起来的,所以临济宗参话头有个前提,有了基础功夫的人一定要提持自己的正念、观照,那是对的。

而曹洞宗的伟大就是说如果你根本没有基础功夫,整天在那里提持疑情,根本就不能开悟!还不如老老实实坐下来修一下,实修久了心性自然就会明朗起来、身心调适,对空性就会有体证!

看来!本来这俩家一开始人家都是对的,后边的人慢慢搞偏了!如果单单强调了两家重点的话,就有一点偏。是后辈人理解得不切实,就造成了两者的差别,认为他们冲突,我想他们本质上不冲突。

那么我用持大悲咒来代替曹洞宗的加行阶段的功夫,由于有咒的存在就遮止了曹洞宗的细微的昏沉的缺陷。又由于我的空性正见的开示,类似于临济宗的百尺竿头之后的向上一跃,就容易开悟了。所以我们的修法基本上是二者的结合。

二者正好相辅相成,懂的人知道二者的特色是分明的,特色并不抹杀基础的中心思想。不懂的人就误会了二者的特色。

所以如果是在修行的基础阶段,你们一定要做曹洞宗扎实的努力,但也要时不时地返观内照,在疑情中灵机一动上,在住无所住、证无所证中反照一下!

慢慢的有功夫以后!在话头禅的“一念未生之前是什么?”的突破上等方面再重点努力。

我倡导的不停地持大悲咒,就是在做功夫啊!就是曹洞宗禅的再现,功夫只有在细水长流中日日积累,功夫够了以后,随时都可以提持、心地也明朗了,没有那么多散乱了,而且能安住在心性的本面了,这个时候,有能力才可以经常观照,用临济宗的参话头的方式让你开悟。

这就是我对打坐禅修的指导,希望你们明白。

弟子问:安住久了会静,还应该久久安住吗?我最近坐久了会烦。

师答:坐久了会烦,是因为你坐久的功德生起来之后,会把你更深层次的业力翻搅出来。这个时候需要你更加地安住,并且通过种种的方法把业力转过去,你的修行会更进一步。

如果你有了一个打坐越久越舒服的观点,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不能说坐得越久就越舒服,烦出现了就不行----没有这回事!其实烦才是进步啊!不烦你的业力怎么能翻出来呢?不烦怎么能消业呢?这是你的修行知见有问题。所以别管他,继续安住下去!烦就烦,能死人吗?不会!

烦,就是把你无始劫以来的业力逐渐挖出来,搬开障碍,你才会慢慢进步。你可能说为什么那么多障碍?你走的快了呗!走的越快,路上的石头才会越多地出现!你不走就不会有石头,要前进就会有障碍!要进步就要接受对身心的煎熬,就要在身心的转换上努力!

不要以为越坐越舒服才是正确的,都是好好坏坏,逐渐进步的。人在转换身体的时候都是很不舒服的,经过之后才会渐渐好起来。

有人说,我打坐就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也不想,记住,我不主张这这种禅修方法!人家都说无念为好,我说这样不对。你的知见没有不行,你要安住一个正确的知见,你这样昏昏昧昧的,是粗的昏沉或细的昏沉,这不行的。所以你要安住在正确的知见上才是真实的禅修。

所以你们要了解,六祖为什么针对卧轮禅师说:不断百思想。。。。。。


路过

雷人

握手
6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最新评论

引用 空空 2011-12-20 17:26
叩头顶礼感恩佛心慈悲的恩师!感恩佛心慈悲的恩师精要的微妙法语开示!!!
引用 慧莲 2011-12-19 08:53
顶礼感恩师父慈悲施法!感恩慧正师兄辛苦整理!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4-19 19:24, Processed in 0.022799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