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师父指导 › 文字开示 › 查看内容

2011-9-3 四圣谛到四法印到一实相印

2012-3-15 07:05|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1944| 评论数: 0

摘要: 大家好! 我以前说了要给大家讲一下:佛法传播到现在,对整个教义和实修,也就是教证两方面来说是不是确实有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和佛心这样的修证次第。经过十几次的讲解以后,我们发现在大乘佛法里确实有这样的修 ...


大家好!

我以前说了要给大家讲一下:佛法传播到现在,对整个教义和实修,也就是教证两方面来说是不是确实有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和佛心这样的修证次第。经过十几次的讲解以后,我们发现在大乘佛法里确实有这样的修证次第,不管是汉传佛教的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还是藏传佛教的格鲁巴、噶举巴、萨迦巴以及宁玛巴等,都充分地揭示出佛法修证次第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然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修行人愿意去扎扎实实地去实践佛陀的教法,他只能按照这种次第老老实实地去实践,只能按这种次第一层层地逐渐蜕变,这样自己的成就才会圆满,才能真实地契入诸佛的心印。

我对这四种心的称呼方法,还没有在历朝历代的祖师论述中以及各宗各派的教法上找到,当然次第是真实存在的,但各有各的表述方法,我是用“心”的角度来契入。我为什么用心来表述呢?因为我倡导禅宗,禅宗是诸佛的心印,直趣最上乘,在教证两方面来说,直趣天台、华严讲的圆教的最究竟处,是最究竟的知见和证入。所以“心”可以涵容十法界,心又变幻莫测,心有多种层次,所以“心”这个词汇在汉语来说,囊括力非常大,又非常简洁、巧妙,由是故,我就用“心”来表示成就佛果过程中的四个层次就是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和佛心的成就次第。

虽然前三种心大家了解,但往往以为因果心、出离心、菩提心是理论上的,但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虽然大家以为佛心是证悟的空性,但它本质上同时也是在因地上、在没有证入佛心之前要了解的一种知见,是一种在开悟前观修心性要用的一种慧观。所以这四个次第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既是教义的,也是实修的。

虽然没有人像我这样论证,但我既然这样论证了,也希望你们相信我这样的说法。在论证过程中,有些语言也许组织得并不是那么恰当,但你们要接受我讲的“意”,不要纠缠那些用的词,因为我也没什么准备,没有做提纲、没有做草稿,只是很随意地这样讲,我把能想到的尽量罗列进来了。以上就是对这十几次讲法内容的总结。

今天我们简单地讲一下三法印、四法印和一实相印。

因为好多人不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尤其我要谈一下,个别修学小乘佛法的人对大乘佛法有些诋毁,他们并不了解小乘佛法的发展必然会进入大乘,必然要成熟和完美,而且大乘佛法的教法也是佛陀所传播的。

我在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大乘佛法本身也是在小乘佛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这种升华并不是说它变了质、变了样,而是把原始佛教里的一些根本教义进行了精华性的浓缩,就像现在《涅槃经》讲的醐醍酥酪一样,它是一层层提高、抓它的要点了,本身并没有放弃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这一点大家一定要了解!

最近美国,有一位台湾来的法师,他从南传的那里做了一定的修行和学习,他认为要恢复古制,他在讲法的过程中,强烈地抨击大乘佛法,说什么大乘佛法吹牛,动不动就说发菩提心,只是哇啦哇啦地说,也不去实修。我个人认为他的说法是有些偏颇的,南传佛法也有只哇啦哇啦说而不去实修的人啊!这是一个个人修行的阶段上的问题,他用这种阶段性的问题来论证,甚至批驳大乘法义,我认为他这样的批驳是错误的。这就如同一家人有七、八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犯罪了,然后就说人家一家人都是坏蛋。不能这样以点盖全吧!个别出家人是发了菩提心,可是并不了解菩提心需要实践,或者说他已经在实践菩提心了,只是因缘不足没成熟菩提心------三大阿僧祇劫嘛,要慢慢在不同次第实践;另外在实修的过程中也需要每时每刻的慢慢转变,他还没到那个水平,所以说你不能用个别人在实修上的弱点来批驳整个大乘佛法是不完善的、吹牛的,这样的论证是非常不恰当的。

但是我也不去管这件事情,只是通过他这种论证,我就觉得他对小乘法义和大乘法义还是了解不甚透彻,如果真正了解大乘法义和小乘法义的联系性,他就不会说出这样一些批驳大乘法的言论了。为什么?因为批驳大乘会造很大的业!佛陀在净土宗的《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去极乐世界五逆十恶之人都能去,唯除几种人不能去,其中一种人就有毁谤大乘之人,不管你修行多么高妙,阿弥陀佛那里不能接受你毁谤大乘这一点。很多人自己不修行或多多少少修了一点,以偏执的思维来批驳其他宗派,他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其他宗派的巧妙和特点,这样的做法是错的。

今天,我通过分析三法印、四法印以及一实相印的转变,希望大家对小乘和大乘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小乘的发展必然是大乘;大乘虽然由小乘发展而来,并不是放弃了小乘的内涵,而是在小乘内涵的基础上浓缩和升华,更加清晰地呈现出佛法修行的要点,所以大乘并没有问题。

在佛陀的教法里,鉴别佛法与外道的一个标准,佛陀已经给我们留下来了。在南传以及大乘的教法里大家都知道三法印这样的法义。什么叫法印呢?就如一个国王统御国家的权威性印章一样,是鉴定、证明真实存在性的一种标志。现在是“法印”,就是说佛陀的教法有这样的一个鉴定标准。“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行,说白了是指一种驱动力,这种驱动力的原始肇因是每个人的业力,就是在业力作用下不得不随业流转的一种驱动力、势能,就是说你没办法的,它是一种生命流转的动因,叫“行”。万事万物都是生灭流转的,这一切都是行。你要知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所以“行”是推动着我们阿赖耶识种子搅动的过程的动因,是一种不得已而必须流转的的势能。诸行无常,指一切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是没有一个定性的,无有一个常性的,就如同你把一只小船放在大河的上游,在这个小船上放一个录像机,把小船从上游漂流到大海的整个过程录下来,在整个录像的过程中,它就不可能找到一个相同的镜头,就是这个意思。众生也就是这样流转而无常,而他的原始理由就是“业”,原始动能就是行的作用,所以叫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一切法皆无我。我,当时三法印是站在小乘的角度上讲的,所以“法”是指人我法,以“我”为中心的在执着的状态下所了解的生灭变化的一切,都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无我性就揭示出来了。

诸行无常揭示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因素是变化不停的,然后又进一步推衍出万事万物不但没有常性,而且没有我性,这个“我”是一种虚幻的执着,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能所的我。有关“无我”的这个问题,大家非常难以接受,更何况来观修并且能证入它,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以前佛教就用“诸法无我”这一条驳斥了当时印度很多外道的教法。外道的教法对“我”纵有粗、细不同的表述,但他们承认有“我”,而佛陀的教法说一切法是“无我”的,“诸”是一切的意思。

涅槃寂静,涅槃的意思是不生不灭,当我们真正地放弃自我,真正地进入究竟的剔除烦恼之后的大安乐、达到不生不灭的时候,这个不生不灭是在安详、寂静的状态,这个静态并不是没有心,涅槃寂静并不是一种断灭,不是的!它只是用涅槃寂静来描绘一种究竟大涅槃之后的大安乐,就是说有这样一个大涅槃的状态,这个大涅槃是没境界的大境界。

大家了解了以后,就会知道当时佛陀的教法里面是用这三法印来验证你的教法是不是佛陀的正法,没有这三条就不是佛陀的正法。当时是把三法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标准。

那么这个三法印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用三法印来验证呢?大家要分析它,我们反过来再想想,佛陀出世以来,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在华严的境界之内独享大涅槃的美妙,这个过程咱们就不说了。他出定以后,在听了大梵天的劝诫,出来弘扬佛法,救度众生,碰到了五个比丘,然后讲苦、集、灭、道四圣谛。

苦、集、灭、道四圣谛,“苦”,是讲众生处在烦恼、痛苦的状态,这个状态是一种苦,不自由、不幸福、不安乐。这种苦是哪里来的?是众生自然的造作,因果循环积聚起来的,所以叫“集”。苦的因是集。“灭”,就是说有一个圆满的大安乐、大寂灭的状态,我们可以解脱这个苦。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可以了苦而达到不苦的最圆满的、大寂灭的安乐状态,我们的修行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苦是常相,我们还修行做什么?只有认为苦是无常的,正如刚才讲的诸行无常,造成苦的驱动力是变化不停的,突破以后,就是断灭这种无常性,就可以得到一个究竟的大安乐,但要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之后,这个目标方向就是“”,灭就是灭除一切烦恼之后得到大安乐。如何求得“灭”的果报呢?那就只有依循“道”, “道”是成就“灭”的因,是趋向于究竟安乐的“灭”的方法和手段,就是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烦恼,我们进行种种的对治。这所有的方法就是三藏十二部的小乘、大乘、金刚乘等等一切的法义,就是“道”,这都是导引我们趋向于大涅槃的。

听完我的解释以后,大家是否能明白,佛陀教法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什么地步?就如一个医生对病人说,你病了吗?哦,病了就吃药,吃点药就好了!现在大家就会明白,“苦”是“集”的结果,“灭”是“道”的结果,是“集”造成了“苦”,只有通过“道”才能达到“灭”的水平。这是双重因果,“苦”和“集”是世俗流转的因果法则;“灭”和“道”是出世流转,出离三界的因果法则!说白了,一个是好的,一个是不好的,不好的是在三界之中生灭流转,好的是脱离轮回、达到大安乐、大涅槃的境界。

简单说,关键的关键:就是“苦”和“灭”,另外两个就是找到“苦”的因和达到“灭”的方法技巧方便。说苦就是三界的不好,说灭就是出离三界以后的大安乐,一个是世俗谛,一个是胜义谛

三法印怎么和四圣谛联系呢?

诸行无常,讲的就是集就是说我们承受三界流转的苦患的理由和动能的过程是生灭不停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苦是不断生灭变化着的,没有一个常性。诸行无常说出了苦集灭道的“集”的本质是什么。所以诸行无常是解释“集”的真理的,“集”是个现象。

诸法无我,是说“道”,就是一切成就大安乐的方法是无我的,不管是小乘、大乘、金刚乘都是观无我的,能达到究竟的无我,OK!在没有达到之前就要经常观无我,告诉我们法的最关键最关键的道理——无我性!!!也就是和一切外道的差异性。众生一切苦的根源,就在于执着了我!

那么苦集灭道的“灭”,恰恰就对应了我们三法印的涅槃寂静。

由上讲述,那么是否明白,原来三法印,就是讲的“集、道、灭”,所以我们就明白三法印是用佛陀的教法深入地剖析而讲出来的“集、道、灭”的真理。

佛陀出世以后由四圣谛的后三个“集、道、灭”演化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叫三法印

以上我尽可能用大家能明白的语言讲了四圣谛和三法印的内容。那为什么还有四法印呢?在藏传佛教也好,还有南传佛教也好,三法印本质上也可以讲是四法印,又加了一条“有漏皆苦”,难道四法印和四圣谛是相对应的吗?没错,真实如此!!!刚才我讲了三法印对应四圣谛的“集、道、灭”,偏偏没有说“苦”,把“苦”再用真理性的语言描绘一下,告诉我们苦背后的真理就是“有漏皆苦”,什么叫有漏?就是三界流转中的一切虚妄幻执的种种烦恼都是苦,苦演化出来的法印就是凡是有漏的都是苦幻的,这时由三法印演化为四法印就更加完美了。四法印必然对应于苦、集、灭、道四圣谛!

什么叫有漏皆苦的“有漏”呢?有漏就是有生灭或造成有生灭的因,有漏相对于无漏,什么叫“无漏”呢?无漏就是无生灭或成就无生灭的因。“无漏”就是能达到大涅槃境界或导引到大涅槃的各种前提条件,比如戒、定、慧,这叫三无漏学。而贪、嗔、痴造成生灭的痛苦,让你生灭流转,这叫有漏,漏了功德法财。

以上讲述了三法印和四法印,就是鉴别你是不是佛陀真实的佛法。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三法印、四法印是小乘的教法,大乘也承认,那为什么又出来”一实相印“呢?是因为,简单地讲四法印可以浓缩,小乘的涅槃不够究竟,大乘的大涅槃才更圆满。

现在分两个部分来讲为什么四法印就变为一个实相印了?

第一部分,小乘的涅槃不究竟,大乘涅槃才究竟。第二部分就是四法印如何浓缩为一个实相印。

为什么小乘的涅槃不究竟?一直以来,关于小乘涅槃和佛的涅槃的差别性,我都有疑问。但是这几天我可以肯定,南传教法里有俩种说法:一些教法说阿罗汉的涅槃就是佛的涅槃,佛就是大阿罗汉,这二者证入的是一样的,这个认为佛和大阿罗汉一样的看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另外也有些小乘教法说佛除了证入小乘的涅槃,还证入了阿罗汉的涅槃不知道的一些法,不但自知,还有知他的意思,不但了解了人无我,还知道了法无我。

大家知道南传佛法有有部、经部,大乘有中观、唯识,直到后来的如来藏。他们在转换过程中,由最原始的小乘而转换发展到倡导大乘并在驳斥小乘的不究竟,弘扬大乘教法的时候,这里,最突出的就是龙树菩萨,而龙树菩萨的教法弘扬的就是中观这一系。在中观这一系延续到西藏以后,就变成宗喀巴大师遵循的中观。中观在判教之中,也是延续了这样一个教法,他说小乘阿罗汉证入的空性和大乘菩萨证入的空性是一样的。除了中观在格鲁巴的这一系以外,其他的大乘佛法里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小乘证入阿罗汉果,只是证入“人空”,没有证入“法空,这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没办法像阿罗汉那样证入,没办法体验他们的过程,因为要想比较只能实证,实证只能选择一种实证。不过,现在我真实地明白它们是不一样的。小乘的涅槃和大乘初地菩萨证入的空性,从内涵和证量都是不一样的------虽然大乘菩萨还有好多的烦恼习气没有褪尽。

总之,小乘的证入里面,对人我的“能所”里面的“所不了解,他认为有涅槃可趣,它必然要转换为大乘的究竟涅槃才究竟!

为什么这样说呢?佛陀在《大涅槃经》里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常、乐、我、净。

二者的差别的关键理由是:一个是因地的发心不同,第二所剔除的烦恼不同,第三对空性突破的时候选取的对象不同,手段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对空性突破的时候,大乘菩萨他不仅了解“我”的虚幻,他连法界万事万物的一切秘密都了解了。这就造成了小乘和大乘的差异性。

所以佛陀教法就由苦、集、灭、道的教法,慢慢就有了四法印、一个实相印的问题。

这就涉及到第二部分:如何把四法印浓缩到一个实相印?

其实在四法印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只是对这个生灭的世界的本质做了一个说明,没告诉我们要怎样,其实四法印最关键的是涅槃寂静。如果佛陀教法没有告诉我们有涅槃寂静,那么整个佛法就不能建立,佛陀也不可能说法,佛陀也不可能有成就。为什么?这个世界是无有常性的,生灭不停嘛,没有办法解脱的!佛陀出世以后,并且证入大涅槃之后,才告诉我们说这个世界上的苦患有一个了期,我们可以解脱这个苦患,解脱苦患的状态就是大涅槃,就是四法印里的涅槃寂静。涅槃寂静就是苦集灭道里面的“灭”。

他说出来这个涅槃寂静以后,我们修行、做功德等等的一切才有了目标和方向,有了意义。所以,四法印里最关键的是涅槃寂静这个法,没有涅槃寂静,前面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有漏皆苦就没有意义。现在我们懂得了涅槃寂静,再把它扩展一下,加上诸法无我,不但知道我是涅槃寂静的,连法也是涅槃寂静的,就变成一个实相印,所以一实相印本质上是四法印的浓缩,一实相印本身说的就是四法印。

 一实相印就是佛证入的境界,佛成就了佛果以后证入的境界,可以叫如来藏、法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可以叫心、佛心、真如妙心、法身等等。但不论怎么描述,它指的内涵就是大乘的涅槃寂静,不但包含人无我,也包含诸法无我。所以四法印浓缩为一个实相印了,只有大乘的佛法才这样讲。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就知道,佛陀的教法是一个必然的变化过程,小乘必然要升华转变为大乘,而且小乘的四法印也必然转换为大乘的一个实相印。四法印里的诸法无我,在南传小乘解释为人无我的法,在大乘来说不但是“人无我”,还有“人无我”所不包含的“法无我”。

为什么,我一直说大乘的菩提心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大乘倡导菩提心,而南传不倡导菩提心呢?他们老说我们提倡菩提心是吹牛,南传找不到菩提心的词汇和概念。那我告诉你菩提心是怎么来的:菩提心的教法,有一个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演化和表述,你们是否知道四弘誓愿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要告诉你们,四弘誓愿也是从苦集灭道转化来的,其实它也不是大乘有意捏造出来的,它也是从佛陀的教法浓缩、升华出来的。

众生无边誓愿度,说的就是苦集灭道的“集”。烦恼无尽誓愿断,是表述了苦集灭道的“苦”,苦就是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是表述了苦集灭道的“道”,成佛的法门多不多?无量啊!佛道无上誓愿成,表述的就是苦集灭道的“灭”。说白了,四弘誓愿就是为依四圣谛证入四法印而立下的一种驱动力,是“我要修行成就佛果”的表述四弘誓愿的真实简单表述就是:菩提心!!!!!!!!!!!

---------你看:哪里说菩提心的建立离开了小乘?

为什么大乘人一定要强调四弘誓愿呢?因为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要承认缘起法。小乘也承认缘起法的,马胜比丘告诉舍利弗,我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他讲的法就是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佛陀的教法在原始佛教里就是讲因缘法,大乘佛法我们叫缘起法。佛陀教法区别与外道,最根本的就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法,我们也知道苦集灭道是根本的四圣谛,那么根据四圣谛,我们要趋向于解脱的四法印,我们就需要依据缘起法的教导,先在因地上建立个因,因缘成熟我们才会有果,这才是依循缘起法的呀!

 所以我们说四弘誓愿是根据缘起法要而建立的为完成苦集灭道的究竟成就的结果——证入四法印而立的因!为了四法印的果,我们就依据缘起法建立因地中的因——四弘誓愿。所以大乘四弘誓愿的建立,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过程。

我们知道了苦,灭苦的真理就是有漏皆苦的这样一个法印,苦的意思是烦恼,所以我们要发愿断苦: 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是什么意思?因为苦集灭道中的“集”,所表述的就是这烦恼的一切众生的生灭流转。众生就是烦恼流转的集聚和表述。我们要度众生,实际上是从因地中为了成就四圣谛中“断集”而依据缘起法建立的因,就是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类比下来,苦集灭道的“道”,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大家就很好理解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苦集灭道的“灭”了。所以真正苦集灭道,就是集苦道灭,就都是大乘四弘誓愿努力的目的了。而四弘誓愿的浓缩就是菩提心!

从这里你们就明白,大乘的发菩提心,大乘的四弘誓愿完全依循于四圣谛,而大乘的一实相印完全来自于四法印。为什么?四弘誓愿就对应了四法印,对应了四圣谛,其实四弘誓愿的目的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我要成佛,也就是我一直倡导我的徒弟无论如何要发一个最简单的愿,我要成佛,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得到究竟的大安乐、大涅槃啊!因为有一个佛果可得啊!所以佛陀最后在《涅槃经》里拿出一个常、乐、我、净的指标,告诉我们有一个究竟的如来藏极果的涅槃妙乐。

一开始不讲如来藏,为什么?就是怕大家执着有个如来藏的我执,当培养众生无我的概念以后,后来才慢慢传播如来藏的思想,知道常乐我净的“我”是“自在”的意思,不是一个执着的“我”。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有个真实的如来藏,有一个实相印,或者叫佛心、真如妙心等等,这样经过四圣谛的层层的历练之后,达到的无我的究竟的法身、大安乐、大涅槃的境界。

综上所述,四圣谛是根本义谛,四圣谛演化出了四法印、一实相印。我这样讲,是说大乘的发愿也是有根据的,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大乘也不是脱离于小乘的根本法义,而是对根本法义的深入和圆满,更加究竟了!!!!!!!!

刚才讲了,小乘佛法中马胜比丘讲了缘起法,大乘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的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名中道义。其实这个是升华小乘缘起法义,在小乘只谈缘起,但大乘更加深入地告诉我们,不能“无我”而成断灭,不承认幻相的的存在呀!所以。要进一步探讨世俗谛的本质,就有:“亦名为假名 ,亦名中道义”!这就是大乘为什么要进一步升华的理由。

我刚才讲了两个问题:四法印如何浓缩为一个实相印,还讲了小乘为什么要升华为大乘,实际上就是从缘起的角度进行了升华。小乘只是说有个缘起,缘生缘灭,大沙门如是说!是标示出缘起,那缘起到底究竟与否呢,缘起的本质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更加来剖析和呈明呢?

比如“万法皆空”,那你紧接着问,眼前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六尘境界到底是否是空?所以大乘是在小乘缘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缘起是了知万法皆空了,但是更重要的,虽然我们要了解缘起本质证入的空性是脱离现象的,可是现象界你认为是什么呢?-------大乘佛法就更圆满地告诉我们,现象是“假”,它不真!那接着又问,现象界是假,这个假是有吗?大乘人又说,“假”只是“名”故而不真!进而,既不落于空,也不落于假,我们究竟的大乘是处于中道的,所以大乘在小乘的“我说即是空”之后,又说“亦名为假名”,万事万物是个假名而已!为了调和“空”、“假”,我们才有了“中”,这样究竟的法义才是佛陀要证入的大涅槃。

现在你们明白了,小乘的法义在究竟上讲是存在缺陷的,是必然要被破的,为了要补足这个缺陷,必然要升华到大乘。

你们仔细地想想,它关于缘起的两个偈子是否是这样转化的,一个只是讲了缘起,龙树菩萨不但讲了缘起的体——就是“,还讲了缘起的相——“假”,还告诉我们空、假本质上是处于“”的,这就把佛陀在初期的教法更加完美地升华表述出来了,并没有脱离小乘的缘起法,只是更究竟、更圆满

以上是从缘起的角度讲的,从发愿的角度讲,因苦、集、灭、道必然要发四弘誓愿。四法印必然要发展到一个实相印。我要说的是大乘是真实的小乘的升华、圆满,并没有脱离根本的究竟的法轮——四圣谛。

通过以上两部分的论证,你们要了解,大乘是小乘的必然圆满,所以小乘人不要批驳大乘,大乘并没有丢弃小乘的教法,只是在小乘的基础上更圆满、究竟,本质上说的还是四法印、四圣谛。

 

弟子问:什么叫无生法忍?

师答:无生法忍,一个词叫“无生法”,另一个词叫“忍”。什么叫“无生法”,说白了就是证入空性,开悟了,证入如来藏,见了佛性了,就是进入无生了,叫涅槃。为什么还有“忍”呢?忍,不单是忍受的意思,“忍”,英文用hold,其实蛮形象的,就是能坚持把握而不变,就是拿住它,拿不住就散掉了,持续地拿住的过程叫“忍”。那“无生法忍”,就是说一个人不但能证到“无生法”——证悟空性,而且能把安住空性的状态不停地持续下去,这样才叫“无生法忍”。

那么达到哪一种水平才是无生法忍呢?不是初地、二地,也不是三四五六七地,是八地菩萨。大乘菩萨,证入空性以后,在初地与七地之间往往会忘失、漏失,不能连贯地持续地安住在无生法的相续中,只有到八地菩萨才能安住在无生法的如流水般的真如相续之中。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关于修行次第论的十二次开示结束!)


路过

雷人

握手
4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4-26 01:12, Processed in 0.015495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