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圆通禅堂门户师父指导 › 文字开示 › 查看内容

2014-3-22唐伯虎《百忍歌》

2014-4-5 04:53| 发布者: 智空师父| 查看数: 2180| 评论数: 0

摘要: 上次提到《伯虎自赞》,留了个作业,我看了大部分徒弟的回答都能抓住重点,有几个人抓不住重点,不自信。现在我再简单讲一下唐伯虎自赞中的“你”和“我”是什么意思?“你”是指真如自性;“我”是指假我,包括自己 ...

上次提到《伯虎自赞》,留了个作业,我看了大部分徒弟的回答都能抓住重点,有几个人抓不住重点,不自信。现在我再简单讲一下唐伯虎自赞中的“你”和“我”是什么意思?“你是指真如自性;“我是指假我,包括自己幻想的这种心意识,还有虚假的五大组成的肉身——执着的我。就从唐伯虎的自赞来说,他非常清楚空性的东西,是个修行人。

他写的是文言文,我提纲挈领地来解释两句,你们看看唐伯虎是如何体认修行的要点、他是怎么修的。今天串讲一下唐伯虎非常有名的《百忍歌》。

《百忍歌》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 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 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方寸之间当自省,道人何处未归来, 痴云隔断须弥顶。脚尖踢出壹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天风冷冷山月白, 分明照破无镜。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 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跨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 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囫抡吞却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

百忍歌、百忍歌、人生不忍将奈何?我们在人生的这条路上,如果不忍,很多事情,你能怎么样呢? 

我今与汝歌百忍,汝当拍手笑呵呵!今天我给你们唱唱百忍歌,你们应该高高兴兴地拍手附和才对! 

朝也忍、暮也忍、耻也忍、辱也忍、苦也忍、痛也忍、饥也忍、寒也忍、欺也忍、怒也忍、是也忍、非也忍!朝、暮、耻、辱、苦、痛、饥、寒、欺、怒,这十个相类似于我们一般人讲的“八风吹不动”的八风。朝暮是指时间,耻辱讲对境,苦痛讲身受,饥寒讲身体的需求,欺和怒讲的是外境社会关系,和耻辱是对应的。实际是说我们在任何状态下都要忍。

后面又加了一句,“是也忍,非也忍”。这是个大问题,一般人说“是”不用忍,“非”怎么能够忍呢?错误的就是要反对!“是”和“非”和前面十个性质就不同了。前面十个只是身心与个人环境的对境。“是非”就涉及到一个“理“,涉及到一个真理的正确性。说到这里有人就会说,真理、是非的对错难道我们不应该争一争吗?记住:我现在转折一下,我刚才说“是非是指真理的正确性”,实际是说“世俗真理的正确性”。那么“圣义真理”没有正确性吗?对!它是基于我们要忍的前提下,基于我们如何对待人我是非的境界的时候,“是也忍”,就“非也忍”,因为这是个接受的态度。这种态度恰恰暗契于你掌握真理的行为,而不是嘴上说真理。只有嘴上说懂真理的人才去争是非、争对错。而真正明白真理的话,他是用心、用自己的身、口、意去体现,而不是和别人在对境中争斗!

所以在这个“是非”上你们要搞清楚,好多人无法接受。只有佛教徒在这个事上真正地明白什么叫是非,甚至广而扩之到各种宗教上。多神教和一神教就不一样。一神教也有很多争斗甚至引发大的战争。

所以,我们不单单忍境界对我们身心的考验,还要忍受所谓的是非概念的纠缠。尤其作为一个修行人,要真正懂得万事万物在究竟的理地上无是非!所以就会安忍,由于安忍就不争,这种不争恰恰体现了圣义的真理——真理不是争出来的,是体现出来的。这一段讲到这里。

方寸之间当自省,道人何处未归来, 痴云隔断须弥顶。方寸之间当自省”是说在心地的角度,心念之间,一个是争、一个不争;一个是忍、一个是不忍。这就是方寸之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心念的转换之间,应该经常反省自己——你是不是个道人?你要是道人就忍,不是道人就不忍。为什么修行人不能证悟空性?道家不能成仙?因为那个愚痴像厚重的云彩一样遮挡了须弥山的顶,让我们看不到究竟之处,是我们愚痴的概念遮盖了自己真如自性的光明,遮盖了我们真如自性的妙高之处,愚痴是什么?就是不会去忍!

脚尖踢出壹字关,万里西风吹月影“壹”是指“道”,“壹”在古时候指万法归一,这个“壹”是真理,可是究竟的真理非关言说,含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现在他说的“无字关”也好、“壹字关”也好、“无门之门”也好,就是说当你一旦能明白究竟的真如自性以后,那个遮蔽须弥山的痴云就被浩浩西风吹散,晴空万里,然后就会看到皎洁的明月,就会清楚地看到万事万物的本面,当然须弥顶也就显露出来,分明无二了。

天风冷冷山月白,分明照破无爲镜。 是西风,更是天风。清秋之月在冷冷天风的映衬之下更加皓洁,皓洁之月如同我们的真如自性——照破了无为镜。所以说痴云要吹散,真如自性的明月要清澈地朗照,而且要达到无是非的妙高峰顶,达到真如无为的、连忍都不执著的这种无为境。

心花散,性地稳,得到此时梦初醒。 “心花”是指我们的妄心意识,“性地”指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的究竟空性,这样一指大家就明白了。这种能造成忍与非忍,造成苦乐、是非、饥寒、欺怒等等的虚妄的心意识,在我们破无明、知道了它是虚妄了以后,自性的那种真实的空性、无为境显现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它的虚妄性——我们的大梦才醒了!

也就是说:开悟了,你就知道万事万物是个缘起的幻化。对待缘起幻化,正确的态度就是接受,没有什么对错好坏,一切汇归于真如自性的寂灭境。开悟了以后你就知道,根本就无有能所,无能所就无所谓忍与不忍!万事万物都是你自己,或者万事万物与己不相干!!!这样,你就明白:忍也没关系。

君不见,如来割身痛也忍,孔子绝粮饥也忍,韩信跨下辱也忍闵子单衣寒也忍, 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不疑诬金欺也忍,张公九世百般忍这是说了很多自古以来非常能忍受的公案、典故。

如来割身痛也忍,就是“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佛陀因地中在山中修行。有一个国王,带着自己的宫娥彩女去郊游。看到佛陀的相好庄严,这些女性就围着佛陀,没在意国王。国王恼羞成怒,把如来的身体割了。如来也没有生气,为什么没有生气呢?正如唐伯虎所说的,证入空性以后对痛与非痛、能与所、人与我等等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执着了,所以他知道没关系。好多人不能理解割截身体怎么能忍的下?其实证入真如自性以后对痛的觉受力就不一样了,他的心实际上跟我们世俗人对痛的觉受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证入真如自性对“忍”就不是个大问题了。所以如来割身也忍,其实并不是忍,也只能用忍来表示。

孔子绝粮饥也忍,孔子带着七十二个弟子游学的时候,饿了,没有东西吃,他们也能忍受,这是圣人,这些儒生也在忍。

韩信跨下辱也忍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最后成就了汉朝几百年的大业,因为能接受能忍受,境量就高。

闵子单衣寒也忍,闵子骞的后妈,又生了两个孩子,后妈不疼他,冬天给他做棉衣用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闵子很冷。有一天跟他爸爸去做事,没做好,爸爸生气用鞭子抽他,结果衣服抽破,露出芦花。他爸爸很生气,要休了老婆,闵子跟爸爸说,你要休了后妈,将来受苦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三个孩子一起在新的后妈面前受苦。你看闵子这么小,境量这么高、智慧这么高,所以他被后人所赞扬。

师德唾面羞也忍,师德是古时候的官员,很出名,从不生气。有一天他弟弟说我们应该忍受,别人的唾沫吐到脸上我们擦干净,不生气,他的哥哥师德说,你是错的,别人羞辱你,唾到你脸上,你把它擦干净,证明你心里不想让别人唾,觉得被唾是不好的,说明你心里还有被欺被辱的念。他弟弟问,那怎么办?他说,唾到脸上不必擦,风一吹就干了,不要理他。他擦都懒得擦,你看他的境界多高,师德的水平确实不可思议!这个师德比我高,我承认我不行,你欺负我可以,我忍受你,你唾到我脸上我真得擦,可师德连擦都不擦,擦的话证明心里还是不服。

刘宽污衣怒也忍刘宽,这个人据说非常有涵养,家里发生什么事都不批评,就是接受。------这些人都比我强,我的徒弟如果不听话我就会骂他们、我会批评、指出他的错误。可能是由于我的身份,承担着道义上的这种工作,所以我得这么做,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刘宽这个人非常爱干净,有一天要上朝了,在上朝之前他老婆出了个鬼主意,就是要看看他发不发脾气,故意把什么羊肉汤泼到他的朝服上,以为他一定会发怒。结果他说没事,竟然穿着污浊的衣服上朝去了。真了不起,值得赞叹!

不疑诬金欺也忍。 说的是古时候有三个人读书人进京赶考,住在一起,其中一个人家里有急事,急于返去,不小心错拿了别人的钱。可他拿走以后,丢钱的人以为是第三个人不疑偷了,不疑不反抗,也不解释,就把自己的钱给这个人,给了以后就太平了。后来着急回家办事的人发现错拿了别人的钱,就又赶回来。说明真相之后,谜底揭开了,大家才知道原来不疑这么有涵养。

我突然想起古时候日本有个白隐禅师,有这么个故事:白隐禅师有一个好朋友,他的女儿还没出嫁就怀孕了,家人逼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她没办法,说是白隐禅师,因为她知道父亲很敬重白隐禅师,不会怎样的。但是她爸爸听了很生气,找到白隐禅师骂他,出家人还这样,禅师也没说什么。小孩出生以后,他爸爸就把小孩丢给了禅师,禅师欣然接受,抚养了这个小孩。后来女孩就嫁给了自己的男朋友(也就是小孩的父亲),一方面她想自己的孩子,一方面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道义,现在木已成舟,就跟爸爸说出了真相。小孩已经好几岁了,她爸爸才知道冤枉了人家,又去跟白隐禅师道歉。白隐禅师就是这样,你说是我的,我就接受;你说是你的,就拿去,淡然接受。

张公九世百般忍一个叫张公艺的老先生,他非常能忍,九世同堂,几百口人一起居住,他的处事原则就是“忍”。被大家公认的就有九十九个忍,别人不能忍的他都忍了。有一天,他的后代有一个男孩要娶媳妇,洞房已经布置好了。突然来了一个和尚,对他说:听说你张九世非常能忍,本和尚没什么要求,就要睡你家那个新房。一般人看来,这不欺负人嘛,换一个人家,一定乱棍打出,管你什么和尚,要钱给你钱,要庙给你庙,哪有要人家婚房睡觉的。张九公却说,忍,可以,去婚房休息,这成就了他的一百个忍。第二天,家人起来给和尚做好饭,去叫他起床,敲门半天没人应,开门一看,和尚还睡着,怎么叫也不应,就慢慢推,推也不动。再一看,这哪是人啊,全变成金子了,是个金人,和尚赏赐他一块大金子。这就是百忍成金的典故。

好也忍,歹也忍,都向心头自思忖!不管好,不管坏,用真如空性的正知见来衡量这个事情,你们都要回过头来自己反思。看看唐伯虎的境界,他非常清楚修行的关键点。

讲到这里我特别的提醒一句:跟我修行的弟子们。师兄弟之间不要闹意见,要忍受!别人对,别人错,别人好,别人坏,别人怎么对自己,全部忍受,随喜,赞叹,接受,这就是修行!你说他不对就是是非,你接受了就没是非,所以是非以不争、忍辱为究竟,是非以不辩为究竟!

大家在一起,谁都不要说别人的是非。你要跟我说别人不好,那我首先要问:你好吗?你好你就不会说别人不好,你好你就忍受了,你好你就不会看不惯别人的一切了!有些人会带来一些是是非非,我就知道他不是好修行,所以我的徒弟们都不敢跟我说别人的好坏,也没人敢给我打小报告。

讲是非的往往都是用世俗的观念来处理佛门中的事,而佛门中的事必须用佛门的理念来处理。佛门的理念——就是接受!没有是非!

囫抡吞却栗棘蓬,恁时方识真根本你们知道吧,那个板栗成熟的时候外面有一层带很多刺的皮,裂开之后有四五个栗子。这句话是说,假如你一口气能把带刺的东西吃了,有这个本事才具备了找回自己真如自性的资格。

这些故事对我们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希望大家了解。

你们好好想想:是不是是非以不辩为究竟?有些人为了生活中这样那样的事,争啊斗啊,讲究了半天,计较了一辈子,到死的时候还能记住几个曾经计较的事情?-----------记不住了!我们小时候和小朋友每天吵,吵完了哭,哭完又吵,能记住几个?不就是是是非非纠缠不休,乱来一通吗?我们每天都在计较,每天都在争斗,最后都在受伤害,到死只是带着自己的因果进入下一次轮回。

所以聪明人会放下这些事情,不聪明的人才会争啊斗啊吵啊,没完没了。。。。。。没有意义!

 


路过

雷人

握手
3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圆通禅堂 ( 赣(2022)0000011)|联系我们

GMT+8, 2024-3-29 20:26, Processed in 0.018098 second(s), 12 queries.

普渡 慈航